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实体经济数字化的持久战,京东已全副武装 [复制链接]

1#
c#.net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作者|张艺

3月10日,京东集团(简称“京东”)发布了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年第四季度,京东净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23.0%;年全年净收入达到亿元,同比增长27.6%。

在用户数方面,年,京东年度活跃购买用户数由年的4.亿增加20.7%至年的5.亿,一年净增了近1亿,70%新增用户来自下沉市场。

“营收、用户在保持超市场预期的增长,净利润下滑也多受股权投资收益影响,京东的业绩表现整体比较稳。”一位接近港股的分析师向商业数据派表示。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由于5公司被美列入“预摘牌名单”引起恐慌,美股周四收盘,中概股遭遇集体大跌,38只中概股跌幅超10%。其中,逸仙电商大跌超39.5%,贝壳大跌23.9%,爱奇艺跌21.7%,拼多多跌17.5%,京东也未能逃脱,下跌超15.8%。

年整体宏观经济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包括消费需求,供应链上游价格上涨,行业竞争,还有多地所面临的疫情防控挑战。

在宏观经济不利的情况下,我们在财报中发现,京东依然在物流和新业务方面进行投入。过去三年来,京东累计用于商品采购、基础设施、技术研发、物流履约、员工薪酬福利、品牌商家扶持等实体经济相关投入总额超过2万亿元。

一向“稳重”的京东,为什么胸有成竹?

外部环境越混乱,越应该去看一家公司主营业务的基本面。

翻开这份年报,商业数据派发现,京东的业务动作主要围绕“一稳一增”展开:一是,京东零售的核心用户存量价值激发,以保持基本盘稳定;二是,通过下沉市场以及供应链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结合获得增量空间。

投资拖累、新业务投入

刚刚盈利了11个季度,京东为什么会出现再次亏损?

想了解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经营净利润(亏损)更为真实。年Q4,京东经营亏损为3.92亿元,去年同期为利润5.亿元。年全年,其经营利润为41亿元,相比去年的亿元,亦有大幅下滑。不过,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经营利润为亿元(约21亿美元),经营利润率为1.4%。

而京东也在财报中透露,年全年,按照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损益,为损失49亿元,年全年为收益43亿元。年全年录得损失主要是由于若干权益法核算投资的非现金减值。另外,年全年,其他非经营损失为人民币6亿元,年全年的其他非经营利润为人民币亿元。其他净额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股价波动导致投资证券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

也就是说,京东在年全年,主营业务其实并没有亏损,但因为投资收益的账面亏损而让净亏损看起来突然增大。

虽然没有亏损,但利润率下降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从财报中看,这种下降的主动性要大于被动——在大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京东选择了加大对业务的投入。

京东集团主要包含京东零售、京东物流和新业务三大板块。

年Q4,以京喜、京东产发、京东国际组成的新业务板块,是唯一经营亏损的,亏损幅度达32.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对于年度经营利润的下降,除了新业务的高投入外,京东物流的经营亏损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年,京东物流的经营亏损为18.3亿元,去年同期为11亿元经营利润。

一向求稳的京东,在大环境消费疲弱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坚定的投入?

“京东的弹性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的核心能力,在过去已被证明为可行,也将帮助我们跑赢市场。”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在电话会议上说道。

不靠低价,如何盘活核心用户

在存量市场找增量,盘活核心用户的价值,已经成为几大电商的共识。

如何提升用户的活跃度、CTV(客户终生价值)以及ARPU值(用户平均收入),这些问题不比开拓新市场更简单。

对于拥有巨大用户流量池的三大电商来说,提升核心用户忠诚度非常重要,会员制成为了解决方案。

截止年底,京东PLUS会员已经突破万。年10月16日,京东PLUS会员在籍人数突破万大关。一年左右的时间内会员增加万。

京东PLUS会员业务负责人孟春慧曾表示,京东PLUS会员有高消费、高活跃、高忠诚‘三高’特质。京东表示,本季度,PLUS会员的平均年支出是非PLUS会员的10倍。

如今,电商已经不再讲GMV的故事,而是在留存率之上的人均消费金额层面比拼。

财年,淘宝天猫用户的年均消费额(ARPU)是元。年Q3,拼多多公布,过去12个月的人均消费金额为.1元。京东没有披露最新的数据,但以3C、家电等商品为核心品类,人均消费金额一直都不低。

徐雷在本次财报后的“四季度新客的人均消费金额同比提升11%,老客户频次提高了3%,人均消费金额提升了4.5%。”

人均消费金额提升的背后,则离不开高用户活跃度。根据京东披露的年活跃买家用户数量增长计算,其平均每个月的增长量达到万。此外,其第四季度平均DAU同比增长超过25%,创下历史新高。

存量用户的盘活增长离不开精细化运营,但如今电商平台在客户服务上内卷严重。

“我在淘宝和京东都开了会员。淘宝的优酷会员是我续费的最大动力。京东主要是物流确实快,每个月的快递券也很好用,多抢了一个特别划算的套餐会员,喜马拉雅会员+腾讯会员+芒果会员,还有五斤车厘子,如果还有这个活动,果断续费。”一位网友对于电商会员活动评论道。

所以,在存量用户的盘活上,各大平台倾尽所能。

实际上,这是一场电商巨头们在生态与“朋友圈”的较量,最初的会员获客转化逻辑和早期的流量争夺逻辑有相似之处,不过,现在的核心是用服务以及商品品类丰富度来留住用户,而不是一味低价去吸引用户。

京东透露,年将继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