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大潮,迎来新的支点:县城。
5月6日,中办和国办办发了一个意见,核心内容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咱们先简单看内容,再做详细解读。
1,如何进行?
不同的县城,有不同的发力点。
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2,空间有多大?
重点就一句话: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这句话,是大基建的重要支撑。
在具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文件提出了县城建设的重点包括产业园区、物流设施、消费基础设施、市政和对外连接交通设施、防洪排涝设施、老化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3,钱从哪来?
搞建设,要有钱,钱从哪来?
意见里有关键的几句话:“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
说得很清楚了,财政的转移支付,发专项债。
好了,下面我们挨个来聊聊。
不同的县城,有不同的使命。
这次关于县城5个分类的提法,是以往没有过的,以前只是提到了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但没有分得这么细。
比如,重点发力的县城是“大城市周边”。
这一类县城,其实没多少。
从人口流入看,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京津冀近3年人口增量领跑全国,中原、海峡西岸、北部湾、关中平原、山东半岛、黔中等亦明显增长,辽中南、哈长城市群人口减少。
大型城市群周边的县城,要承接核心城市的人口、资源外溢,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
年的时候,发改委曾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个县示范名单,很有参考意义。
位于长三角区域、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的县域有58个,中部地区县域则有31个,合计达到89个(占全部示范名单的74%)。其中主要聚集在六个省份,如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和湖北等六个省份分别有10个县城示范名单(合计60个)。
还有,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发展农产品县城。
有特色产业的县城就多了,尤其是江浙。
比如义乌凭借小商品经济闻名天下,诸暨市大唐镇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世界上最大的酒店日用品生产基地扬州杭集镇。
还有山东,即墨的汽车装备、滕州的中小数控机床,曹县的棺材,“中国家电之都”顺德和“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古镇。
包括福建,德化陶瓷、安溪铁观音,石狮和晋江鞋服品牌。
哪怕大家都日常忽略的东北、河北、河南,也有国内最大的泳装生产基地兴城,全国最大的羊绒产业集聚地河北清河,哈尔滨宾县的小吃,河南镇平的玉产业集群。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些县城,是中国庞大产业的触角,也是我们的骄傲。
对了,还提到了一类县城:人口流失的县城转型发展。
这一类县城,有几大特点:一是随着资源枯竭,产业效益下降;二是产业结构单一,资源产业萎缩,替代产业尚未形成;三是经济总量不足,地方财力薄弱;四是大量职工收入低于全国城市居民人均水平。
转型路漫漫,已经不适合再加大投入,而是引导人口和公共资源集聚,或者向周边城市转移。
接着,再聊今天的重点:县城,将是大基建的重点领域。
最近的两个高层会议,都强调了一句话:“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建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拉动上下游数十个行业的投资,基础设施建成后,又能反哺城镇化进程,助力经济快速发展。
这也是我国过去这些年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大到东数西算、南水北调这样的世纪工程,小到城市管网更新,水电气暖的完善,断头路的打通,基建是拉动投资、稳住增长的关键一环。
在一季度,专项债发行量超过历史同期,发行进度史上最快,投向基建的比例高达65.7%。
县城,因为公共基础设施不足,基建空间巨大。
现在,县城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1/2左右。
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的2/3左右。
推进县城建设,有利于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开拓新的巨大投资消费空间。
县城有哪些基建发力的方向呢?
意见里说了:重点包括产业园区、物流设施、消费基础设施、市政和对外连接交通设施、防洪排涝设施、老化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文化体育设施、社会福利设施和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
同时,文件对这部分县城建设同样提出了“双碳”相关的发展要求。“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公共交通工具和物流配送、市政环卫等车辆电动化”等。
官方在答记者问里也明确说了:“不少县城的市政公用设施不完善,如管网陈旧老化、路网容量不足、老旧小区配套较差、停车场建设滞后、客运站设施落后等,降低了县城对人口的承载力和吸引力。要推进县城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较好满足居民居住和出行等生活需要。”
好了,接下来咱们聊“人地钱”的问题。
现在,我国个县的县城常住人口为1.6亿人左右,个县级市的城区常住人口为0.9亿人左右,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也就是说,个城市,会迎来新一轮基建大潮。
但千万别以为,这是一次全面开花的城镇化浪潮。
哪些县城人口在长期流失?哪些县城可以形成规模化的资源集聚?哪些县城的财政自给率充足?哪些县城适合保护生态环境?
这一次的城镇化,将从人口、土地、财政多个维度出发,量身定做。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所有城市都大干快上,不分实际情况,上马各类基建项目。
过去20年,我们见证的,是旧城镇化的威力,遍地高楼,农村人口加速进城,却忽视了水电暖气、教育医疗、人文历史这些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的城镇化,将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数字化建设,5G基站遍布,小而美的多层住宅,发达的特色产业,吸引高端人才回流的创业空间,便捷的城轨,心旷神怡的绿化和人居环境。
新基建,新县城,正呼啸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