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故居、岐江两岸、詹园、菊花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醉龙舞飞掠而过,红木家具、古镇灯饰等享誉世界的产业“名片”逐一亮相……美国纽约当地时间年1月1日,中山全新城市形象短片《伟人故里·中国中山》登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TimesSquare)“中国屏”,在新年第一天向世界发出“新时代、新中山”的盛情邀约。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合,传承与创新在这里交汇,梦想与蓝图在这里起航。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中山迎来一个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当前,该市提出努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从中山的中山、广东的中山、湾区的中山、中国的中山、世界的中山五个维度,积极拥抱大城市、拥抱大湾区、拥抱高科技,立足“五个维度”实施“四轮驱动”谋划新发展。
经济建设新突破:去年招商项目总数比增%
近日,中山海关公布了一组数据:去年该市进出口总值达到.5亿元,比前年增长15.4%,远高于全省8%的增速。
据中山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年该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大关,地均生产总值每亩约12万元,均处全省前列。此外,中山经济结构也呈更加趋好的态势。数据显示,中山去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4.6%,重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1.6%,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1.3%。
与此同时,中山的发展潜力,也让不少装备制造企业“用脚投票”。年,中山招商引资成效突出,4个百亿级项目签约,招商项目总数、投资额、动工数分别增长%、%、%。尤其是在第三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该市上报签约项目62个,签约投资总额近千亿元,在珠西“八市一区”中签约数量、投资额均居第二位;百亿级项目4个,居“八市一区”首位。其中,新松机器人华南产业总部基地项目是投资金额最高的一个,达亿元。
不仅如此,海外的优质项目也纷纷瞄准中山。今年,国内首个采用柔性系统的高精度人机协作机器人产品,将在中山市研发和生产——在广东逸仙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的推动下,日本早稻田大学人机协作机器人创新团队将携手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联手推动这个项目落地。
抢抓机遇谋蓝图:把区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
吸引国际资源集聚,便利的物流网络是基础支撑。目前,中山市正进一步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交通衔接,发挥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关键作用,加快建设高铁、高速、快线、轨道、港口等无缝对接的高品质快速交通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配合推进深茂高铁规划建设,加快南沙港铁路建设,开展地铁规划,加强与周边城市轨道网规划衔接,推动广州地铁18号线、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到中山核心区;同时,把中山站改造升级为高铁站,已经成为广珠城际线除广州南站以外的最高标准线路站场;此外,还在黄圃镇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的货运综合枢纽,将黄圃站建设成为连接欧洲快线的物流中心。
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目前中山市在建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公里,超过历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总和。对接深中通道方面,中山有三个方向的高速公路:通过东部外环高速,向南可以通达珠海,向北可以通达广州;通过中开高速向西可以通达江门。当前,该市正在加快推进中开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所有已规划的高速公路建设,还谋划西部外环高速与佛山对接,以及与广州南沙对接的高速公路。
在快线建设方面,中山正加快连接高速路网、接驳枢纽站场的快线建设,今年将实现横栏快线通车,并加快推进坦洲快线、民众快线、南朗快线、大涌快线等7条快线建设,动工建设古镇快线等一批快线,力图经过几年努力,中山中心城区与镇区之间都有快线连接。
在去年开通深中水上巴士的基础上,中山正在谋划到深圳前海及珠江西岸其他城市的水运线路,通过完善马鞍港区配套设施,加快新客运码头及综合体建设。届时,中山到香港、澳门的水上客运时间控制在1小时之内。
改革开放闯新路:“四轮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面对机遇,并非没有挑战。这个仅占全省1%土地面积、3%常住人口的地级市,保持了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的经济总量。
年,中山升格为地级市。当时,该市GDP为37.7亿元,到年达亿元。利用不设市辖区“直筒子”优势,中山发展起古镇灯饰、小榄五金、东凤家电、大涌红木、港口游戏游艺设备等专业镇经济,上述镇区产品在国内均占过半份额。目前,中山已建成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专业镇、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
立足新起点,高质量发展对中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破解发展瓶颈问题,释放新的经济活力,中山近期先后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二次、三次全会和市两会,对中山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其中一项重要的方法论,就是“四轮驱动”。
所谓“四轮驱动”工作要求,一是强化市级统筹,即针对镇区办不了的事,在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招商引资、公共服务、环境容量等方面加强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对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力、执行力;二是实施组团发展,即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优化资源配置,以重大产业平台、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有力抓手,打造一批标志性、示范性的组团项目,破解资源利用碎片化等“瓶颈”问题,推动形成强大规模效应;三是激发镇区活力,坚持重心下移,进一步简政放权,让镇区资源要素活起来,让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形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劲足实干特色鲜明的基层发展格局;四是坚持分类施策,根据各组团、各镇区功能定位,精准施策,实施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推进差异化评价考核,努力推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
创新发展换动能:对接国际资源全面升级创新生态
除了日本早稻田大学人机协作机器人创新团队,中山去年年底还引进了包括加州大学SkyDeck(天台)加速器等在内的国际一流创新平台。
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迫切性和自觉性,打开了中山与国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打开了新窗口。
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中山市围绕建设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实施一揽子政策措施,创新综合能力持续提升。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去年预计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4%,居全省前列;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增长35.2%。
随着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中山全市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家;同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继续翻番增长,预计超过家,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在新一轮开放发展中,中山市也将重塑其价值主张,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及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优化资源配置,融入世界创新网络。
民生福祉聚民心:让获得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共建,是为了更好地“共享”。
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山实施了一大批惠民举措,市民获得感不断增强。据统计,该市去年民生财政支出比重达68.2%。去年,中山完成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15所,动工建设18所,新增公益普惠性幼儿园15所,新增规范化幼儿园学位个,高考总录取率、本科录取率、一本录取率均居全省前列。今年,中山还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计划增加规范化幼儿园学位个,并加快公办中小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40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年获颁联合国人居奖以来,中山坚决守住生态环保底线,向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宣战,连续十年在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中获优秀等级。去年,该市建成翠亨新区翠湖、古镇中心滨河等4个湿地公园、3个组团体育公园和4个岐江河滨水景观带,南朗、板芙、古镇、南头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居全省第一。
与此同时,“平安中山”建设不断深化,全市刑事案件发案下降5.5%,破案上升3.4%,名列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第5,并第6次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第5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第4次捧回“长安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大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年发展盘点
●经济建设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大关
●招商引资
4个百亿级项目签约,招商项目总数、投资额、动工数分别增长%、%、%
●市场活力
新增各类市场主体7.3万户,增长21.4%
●创新动能
预计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4%;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继续翻番增长,预计超过家,实现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人才政策
出台“人才新政18条”,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增至39人,纳入国家和省重大人才工程26人,省市创新创业科研团队增至39个,博士后工作平台增至43个,专业技术人才达20.4万人
●交通路网
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公里,超过历年所建成高速公路里程的总和
●企业减负
降低企业各类成本.2亿元,推进个补短板项目建设
●行政改革
取消行政许可事项24项,取消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11项;压减行政审批事项申请条件条、审批环节个;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取消项涉企涉民证明事项
●民生福祉
民生财政支出比重达68.2%;医保病种分值结算模式在全省推广,社会保险“五险”参保达.6万人次,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9.1%;困难居民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80%以上
●社会善治
第6次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第4次捧回全国政法综治最高奖项“长安杯”,第5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6.7万非户籍人口落户,2.5万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获得积分入户入学入住公租房资格
年重点工作
1.聚焦实体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市财政安排产业扶持资金21.8亿元。
2.狠抓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三角迪茵湖科创基地、坦洲科创岛建设,与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构建“两区一湖一岛”格局。
3.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以更加主动的姿态,与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互动,在规划上主动衔接,在交通上主动对接,在产业上主动承接。
4.加强建设管理,提高城市功能品质
一揽子抓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让市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心、更美好。
5.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家园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努力为市民创造高品质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6.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
弘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招牌,建设文化强市。
7.保障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增加规范化幼儿园学位个;加快公办中小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学校40所。
8.加强自身建设,打造法治廉洁高效政府
全面推进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通过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