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由于资金和技术密集主要以美、欧、日、韩等国际半导体巨头为主,主要应用于个人电脑、移动设备、汽车电子、医疗设备、通信、家电、工业控制各个领域。
元器件的分类
根据元器件在工作时是否需要附加电源,可以将元器件分为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
有源电子元器件:有源元器件在工作时,其输出除了需输入信号外,还必须有专门的电源。有源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主要是能量转换,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无源电子元器件:无源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时,不需要专门的附加电源,如电阻、电容、电感及接插件。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还包括主动元件与被动元件。
主动元件:当获得能量供给时能够对电信号激发放大、振荡、控制电流或能量分配等主动功能甚至执行数据运算、处理的元件。包括各式各样的晶体管、集成电路、影像管和显示器等。
被动元件:相对于主动元件来说的,是指不能对电信号激发放大、振荡等,对电信号的响应是被动顺从的,而电信号按原来的基本特征通过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从物理结构、电路功能和工程参数上,分为分立元器件与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一种把一类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阻容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封装为一整体,具有电路功能的电子元器件。
分立元器件:指普通的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单个电子元件,统称分立元件。是功能单一、“最小”的元件,内部不再有其它元件功能单元。
元器件产业链
对于上游电子元器件制造商而言,其市场份额较为集中,截至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企业个数有1.99万家,具有多样化的采购需求,采购份额相对分散。对于元器件设计制造商而言,其难以建立大规模的工程技术服务团队服务于数量庞大的客户,或建立大规模的工程技术团队对其并不经济;对电子产品制造商而言,其难以从相对集中的设计制造公司获得足够的应用技术支持,从而产生应用技术的市场缺口。
就此而言,电子元器件整体产业链呈现一个巨型的金字塔结构,上游难以匹配下游的多样化需求。
分销商存在的必要性由此体现。
分销商在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价值是为下游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金融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
分销商主要包括授权分销商、目录分销商和独立分销商。
授权分销商,即与设计和制造商签订协议获得分销授权,与设计制造商合作紧密,并能得到设计制造商在信息、技术、供货等方面的直接支持。
目录分销商,即与设计和制造商签订协议获得分销授权,但以服务小型客户为主,可实现一片起订及小批量起订。
独立分销商,即取得通过原厂、授权分销商、贸易商获得商品资源,大部分独立分销商没有特定的代理品牌、没有长期的采购和供应计划,其主要竞争优势和价值在于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供应商数据库,其所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平衡整个市场的供应链,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为客户寻找难寻元器件、小批量供应、帮助客户处理由于生产计划变更而形成的过多库存等是制造商希望独立分销商提供的主要增值服务。
海外分销商以艾睿电子、安富利、大联大等全球性分销商为代表,其业务特点表现为多产品线和产品品种、多领域覆盖、全球化。
根据易观国际数据,年中国电子元器件采购市场达到约3.4万亿元,-16年内的复合增长率为19%。根据国际电子商情数据,我国电子元器件交易分销比例约占行业整体销售总额的56%,由此估算年大陆分销市场规模达到1.9万亿元,根据年中国电子元器件分销商排名数据可见,最大的本土分销商科通芯城的市占有率仍不及0.7%,行业集中度低。
国际分销巨头安富利、艾睿、大联大的营收规模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而国内分销大厂韦尔股份、力源信息、润欣科技的营收体量仅为22亿元、16亿元、15亿元。
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本土分销商成长。由于国外高端产品对部分企业的限制,加上国内产品技术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加大,国内设计制造商规模扩大,本土分销商成长速度加快。
元器件市场整合。年全球半导体交易金额超10亿美元的并购案达10余起,超过亿美元的并购案也达到三起。
全国约万家电子制造商,仅0家大型蓝筹制造商可以获得品牌厂商或者大型分销商服务,其他大量长尾客户需要依靠多层级小型分销商、零售商等获得所需元器件,产品价格、数量、质量难以得到稳定保障。
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规模驱动的行业特点收人员、资金、低于资源限制,大中型分销商遵循28原则,集中精力聚焦上下游大客户。根据IHS发布的数据,年度前十大半导体厂商占据了全球55.1%的份额。
年国内分销商龙头也呈现出明显的外延扩张意向,其中深圳华强并购案4起,力源信息1起,最高金额达到26.3亿元人民币。
#元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