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邱旧貌换新颜
巴邱镇原来是峡江县*府所在地。据史料记载,最早在三国吴宝鼎二年置巴邱县时即为县治,明嘉靖五年设峡江县亦为县治,清雍正三年避孔丘名讳,改巴丘为巴邱。建县后,一直是全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邱镇真正的繁荣时期是从年前开始。当时的峡江县因千里赣江最狭处位于境内而得名。年7月1日,县治迁至水边镇后,仍为峡江县重镇。
巴邱镇山清水秀,是江南的鱼米之乡。面对滔滔赣江,背靠绵绵群山。站在凤凰山上眺望,古镇景色尽收眼底。只见江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像一条宽宽的白带子,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点点金光,显得分外娇丽。
我在巴邱住了四十多年了,亲眼目睹了巴邱惊人的变化。
记得以前峡江巴邱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普通的毫不起眼的城镇,那时候街道不宽,而且环境很差,没有什么树木,有的还是土路,遇到下雨路上很难走,商业不发达,高楼不多,商铺也很少,只有一个供销社,一个百货商店,一个理发店,几家杂货店。40多年过去了,我亲眼见证了巴邱的变迁。如今看巴邱,真是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矗立,原来的土路全变成了水泥路,主干道人民路的街道加宽了一倍,宽阔的街道两旁树木繁茂,街道两旁绿树成行,各种商业店铺比比皆是。
自从县城东迁后,老县城巴邱的建设相对滞后,有的地方道路损坏严重。如巴邱南路原来是一条烂路,到处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气,路上积水多,使人无法行走。还如巴邱以前有路灯的地方,因为损坏长期得不到维修,到了夜晚就黑漆漆的,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许多不便。县委领导到巴邱视察后,对老县城巴邱的道路改造做了指示,巴邱镇领导亲自部署,现在巴邱南路已经修建得十分平整,街道两旁还移栽了许多桂花树。而且每条街道都安装了路灯,当夜幕降临,整个城镇灯火通明,使得夜晚的景色十分美丽。
巴邱镇中山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原来设置简单,只有一个篮球场,现在也换了新颜:扩建了跳广场舞的场地,还新建了两个门球场,增加了一些体育设施,每天清晨,中山场到处是锻炼的人们。有打篮球的,有打太极拳的,有跳广场舞的,老年朋友则是打门球。每天夜晚,还可以看到许多青年姑娘和中老年妇女在优美的旋律伴奏下跳交谊舞。还有新建的步行街环境优雅,这里原来是一条狭窄的胡同通道,两边都是陈旧的民房,现在街道两旁是居民住宅楼房。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步行街成了人们休闲活动的中心,不论男女老少,都会来这里散步谈天。而“巴邱文化广场”的建立,也大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现在巴邱兴建的商业区,有“峡江商贸城”和“渝江商城”,此外大型超市有“新世纪超市”和“隆得堡购物广场”。最近几年新建的“隆得堡购物广场”,是江西省隆得堡商贸有限公司投资的一家中高档精品生活购物广场,是一家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观光等为一体的一站式购物天堂,商品多达多种,可以和省城南昌的沃尔玛超市媲美。经商潮的兴起使很多人富了起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居民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商品房。现在巴邱新建的时尚住宅小区有“紫御华府”、“天成华府”、“学府公馆”、“滨江学府”等。此外,巴邱的教育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原来巴邱镇有一所全县重点小学巴邱小学,现在县*府投资万在镇北又新建了一所学校——城北小学。
此外,交通状况更是得到很大的改观,以前巴邱是个很封闭的地方,因为一条赣江隔断了通向外部世界的道路,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商人都不愿意来投资办厂。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在赣江上建桥一直是人们的梦想,但说了几十年总是无法实现。以前来往的车辆必须在轮渡码头靠驳船过渡,驳船每次只能渡四五辆汽车。有的汽车司机为了赶时间,不遵守交通规则争抢过渡的事情时有发生。我家住在人渡口,离轮渡码头很近,从早上开始,过渡的驳船就开始忙碌,一直忙到夜晚9点多钟才停止。每天清晨,我都被渡船的汽笛声惊醒。我记忆深刻的是:每逢大雾天气,为了避免危险,过渡的驳船都要等八九点太阳出来大雾散去才能开动,排队过渡的各种车辆成了一条长龙,有时车辆太多都排到了大街上,造成交通堵塞。如今已经修建了赣江大桥,昔日天堑变通途。现在巴邱老县城通往各地的班车每天都有20几趟。
巴邱古镇最大的变化,是在赣江上游4公里处建了一座大型水电站,全部由国家投资,担负着防洪、航运、发电的责任,演绎着高峡出平湖的壮美。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建设,为巴邱的经济建设提供的可靠的保证,将造福子孙万代。峡江巴邱镇有山有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水之镇”,秀丽的风光可以入画。在第五届“江西魅力乡镇十强”的推选活动中,巴邱镇获此殊荣。今天的巴邱镇,在“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征途中,全力推进百年老镇、经济强镇、物流大镇、水电新镇、旅游重镇的“五镇”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辉煌。
凭江远眺,峡江“一湖两岸三区”恢弘规划、豪情满怀。这是一个魅力古镇,这是一座幸福之城。巴邱,这个充满着无限魅力、动力与活力的古镇,正用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破浪前行的人文精神,沿着滔滔赣江迎向一个无限精彩的未来。看到巴邱喜人的变化,我不由吟诗一首:
一江春水向北流,巍巍青山绿依然。
巴邱古镇焕生机,昔日沧海变桑田。
巴邱新貌
作者简介
梁长红笔名梁景春,酷爱阅读,博览群书,爱好写作,经常在报刊发表作品。曾担任县电视台特约记者,发表作品有散文《月是故乡明》、《韶山行》、《追忆母亲》等,《父亲的伤疤》获《江西日报》优秀作品奖。创作出《新警世通言》卷,万字。7万字中篇小说《变脸》在全国网络文学征文大赛获二等奖,后被评为文学绝品,散文作品《不屈的强者之歌》获得全国征文一等奖。此外获奖作品有小说《红蝴蝶绿蝴蝶》,以及报告文学《满怀慈母情,精心育新人》等。“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