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都洛阳怀古之旅95 [复制链接]

1#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谓“阳”,故名洛阳。洛阳地处中原,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山,北濒*河,又有太行为屏,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夏朝、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都定都于此,故洛阳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跨度最大的都城。与西安、南京、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亦称东都、神都,另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洛阳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河图洛书”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最早曙光,“东周礼乐”奠定了中国典章制度的坚石。在传统文化中,道家创始于洛阳、儒学渊源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理学根植于洛阳。无数的文豪巨匠在这里留下了千古名作,“汉魏文章半洛阳”、“洛阳纸贵”、“洛神赋”等被传为千古佳话。如今的洛阳是优秀的旅游城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名城”。

△王城广场

我12月9日从巩义来洛阳,前后5日,先后游了玄奘故里、白马寺、龙门石窟、香山寺、白园、王城广场、吕蒙正故里、丽景门、关林等景点。

12日午后,我从龙门石窟回城后,本来准备游王城公园的,结果被误导至王城广场,而且一直不知被误导,直至写本文查资料和图片时,才发现去错了地方。

王城广场也是本地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广场上有“周公营造洛邑”和“天子驾六”的巨型雕塑。“天子驾六”雕塑下方有“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我去的时候,正在整修,没有开放。

时已傍晚,广场上休闲的人很多,大多是中老年人。有聚在一起玩扑克牌的,演奏乐器的,还有不少人左手拎着小水桶,右手擎着如椽大笔,在方石地上蘸水写字、画速写。一块山石上贴着毛泽东主席画像,画像四周都有颂词,上方为“人格魅力唤起中华儿女”,下方为“旷世奇才拯救中华民族”,左边为“为人民谋幸福鞠躬尽瘁忠烈满门”,右边为“惊天地泣*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位中年汉子正在指挥一班上了年纪的男女在唱语录歌和当年的老歌。歌声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使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也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这一代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后的人,对毛泽东主席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和深深怀念。我不由得自语道,感恩不忘,永远缅怀,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广场上唱毛主席语录歌的老年人

广场另一边,一大群老人在看那挂在铁丝上的复印资料,我挤过去一看,上面都是文革遗事的内容,如《戚本禹谈李志绥的回忆录》等,还有一些针砭时弊的小杂文,这也许是洛阳城的又一道另类风景。

△看“小消息”的人们

13日中午时分,我从吕蒙正故里佃庄镇相公庄村回城,途经丽景门,司机对我说:“不到丽景门,枉来洛阳城。”他劝我下车看一看。

据说丽景门原名丽京门,始建于隋唐,几经毁建,现在看到的城门,是经本世纪初复原修建的规模。

△丽景门

丽景门由城门楼、瓮城、箭楼、城墙和丽京桥(古时为吊桥),护城河等部分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干浮云,气势磅礴。丽景门内,原是朝廷各部门办公场所和官员居住的地方。据《河洛民风》记载,这里也是百官及万民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所以,丽景门才能长盛不衰。

丽景门城楼内现有天后宫、九龙殿、贤良庙、观音阁、城隍庙等宫庙。其中九龙殿里供奉着对洛阳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九位皇帝,帝王史馆里展出了在洛阳建都的位皇帝的史料。丽景门现已成为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设施的景区,成为游客了解洛阳历史风貌的一个窗口。

洛阳山川形胜,有王者气,故为古都,又因古都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然而洛阳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两件不起眼的小事:一是老人乘坐公交车免费,二是公交车站地点写得特别具体,注得特别详细,这是我一年来在外旅游所仅见。

我在洛阳乘坐公交时惊奇地发现,怎么乘坐公交的老人这么多,常人都以为老人行动不便,大都待在家里不大出门,可在洛阳公交车里,上车下车的老人特别多,公交司机也特别耐心。我去龙门石窟和那些寺庙景区时,发现同车老人很多。我想,他们不会是去景区游览吧,他们大半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景区对他们来说,一山一石、一殿一佛都非常熟悉,他们来景区是看人,是来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几十年来,他们亲历洛阳的变化,看到那么多的游人如朝圣般地来到“他们的洛阳”,他们感到自豪,他们在夕阳晚景里收获快乐,感受自豪,以至于日日月月年年,他们乐此不疲地往返于古都的景区间,沐浴着历史文化的光辉。洛阳是老人的天堂,我为生活于洛阳的老人们庆幸,并为他们祝福。

洛阳公交车站牌与别处不同,人图简,我求详。且看洛阳站牌:如22路的“纱厂西路王城大道口东”、“唐宫东路环城西路口西”,40路的“洛阳理工学院北家属区”等站名,字数都在10个以上,有的还加注红字。我知道居住在公交站附近的居民是无须这么具体的站名的,那么这详细的站名为了谁?

关爱老人、方便他人、情系民生?洛阳*府和有关部门想得很仔细、很周到,细微处见精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洛阳*府和人民崇敬老人,而老人以客来为乐,当地人民以服务他人为乐,这难道不是洛阳长盛的原因吗?

往期选读:

1,前言

2,东汉才女的悲歌—《怀古之旅》8

3,一个神奇的西北小县城——《怀古之旅》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