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专业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忆少年故乡王店⑴
千年古镇曾辉煌,文化绚烂远悠长。
昔有文豪多华章,清词丽句绕轩梁。
梅溪东西流八方,铁路横贯镇中央⑵。
火车驿站人流旺,信息物流迅繁昌。
古矼石街水成网,河江牵手万里航。
快船两橹加一桨⑶,绍兴高调随波亢。
两岸依水修楼房,水阁凭栏观风光。
柳丝袅娜拂晴窗,紫燕衔泥垒巢梁。
秀木繁花吐芬芳,游鱼嬉戏逐细浪。
有兴试作太公钓,不饮玉醅醉鲜汤。
小舟叫卖红菱嫩,稍花零钱美味尝。
肩挑小吃串街坊⑷,响后点心酬饥肠。
桑梓善饪多佳肴⑸,红烧鳗鲡肥酥香⑹。
朱翁故居曝书亭⑺,清代词人曾共商。
水榭亭阁系花墙,九曲桥下映修篁。
施公丹青誉东瀛⑻,研雅清逸现盛唐。
扁鹊再世朱鹿老⑼,医德双馨名远扬。
丝竹幽雅歌春江⑽,《梅花三弄》缭金阊。
有人闲来曲自赏,案沿击拍哼昆腔。
汉界楚河攻守防,黑白对弈妙思量。
草台班子常来往⑾,梨园武林相益彰⑿。
三弦琵琶响叮当⒀,吴侬说嘘乐心房。
茶馆林立客盈堂,轻语高言抒短长。
时有异乡道情唱⒁,来自苏北打莲湘⒂。
商铺收音机启放,音乐戏曲共聆赏。
春天里来百花香⒃,生旦净丑唱皮*⒄。
夏夜廊棚愉纳凉,小热昏卖梨膏糖⒅。
引来人群听说唱,滑稽《活捉板垣郎》⒆。
九月庙会锣鼓镗,街上人潮满店堂。
伏狮禅院毁久长⒇,孤佛暖桥伴炎凉(21)。
五光十色灯会煌,媲美流星耀萤光。
孩童逢节喜过望,粽子烧卖糕团噇。
快乐徘徊年画廊,祭神剪纸忙老娘。
安谧宁静聚奎坊,布厂在此多繁忙。
巧妇穿梭无数趟,为织彩虹万丈长。
郊外*花稻谷香,扶桑采茧缫丝忙。
丰收甜似食蜜糖,频传远处山歌吭。
首创四所洋学堂(22),取代私塾解学荒。
园丁艰辛育幼秧,德智兼具股肱良。
英勇坚韧抗列强,毋忘雪耻担栋梁。
《王店人报》上市场,《小朋友》版受欣赏(23)。
日侵东北三省丧,怒发冲冠慨而慷。
塘桥庙里群集会(24),游行队伍如巨浪。
同仇敌忾焚日货,唤起民众打东洋。
“七七事变”妄我亡,穷兵黩武益猖狂。
敌舰偷登金丝娘(25),古镇成了新前方。
荡桡背井逃他乡(26),故里不战遭沦亡。
无奈辍学奔申江,寄人篱下马牛当。
*子残暴甚虎狼,掳掠奸淫烧杀抢。
不论城厢抑村庄,千户万家两泪汪。
寺院庙宇尽遭殃,从此无阁曰文昌(28)。
蒋*每战多落荒,赤*战后辟战场。
指点江山有天罡(29),马列经典予武装。
坚定抗战铁石肠,吾擎鎚镰射天狼(30)。
八年浴血恶较量,敌酋屈膝乞投降。
亿民欢腾喜若狂,扬眉吐气复国疆。
光头无视急兴邦(31),美蒋勾结演双簧。
煮豆燃箕雪添霜(32),前门驱虎后引狼。
天昏地暗人心惶,不见当年原故乡。
注释:
⑴王店:王店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水网地区,离东海约五十公里左右,当时人口多达二、三万人,是嘉兴县两大镇之一(嘉兴县已撤,现归属嘉兴市秀洲区)。史传后晋王逵为嘉兴镇遏使,后仕至尚书居于此,植梅百亩,聚货贸易,形成市镇,镇名始为梅里、梅汇、梅会里,后定名王店。沪杭铁路建成过境设站,北通现代大都市上海,南达省城杭州。镇西有长水塘,南到硖石,北至嘉兴,镇上有自东向西的河流叫市河,王逵当时曾沿河皆植梅花,故又名梅溪。河流四通八达,可通各种船舶,具有良好地域优势,商业发达,市场繁荣,通讯便捷,文化、教育,新思潮传播极快。镇设镇公所,一度升格为区,设区*府,辖王店、余贤埭(现名余新)、泰石乡等乡镇。镇上的保安有商界自行组建,由中青年店主和从业人员参加的商团,曹衍如任团长负责教练,配有三八式步枪,白天操练,夜间巡逻。县公安局设王店分局于米棚下,塘桥东岸设派出所,维持治安。
王店地处沿海,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利于种植,农、副、水产品资源丰富,地方比较富裕,讲究饮食,善于烹饪,佳肴良多,是一个宜商宜居的江南水乡、千年古镇。
县城嘉兴离镇十多公里,嘉兴有著名秀丽的南湖(古称鸳鸯湖),是中国共产*诞生之地。水陆交通发达,陆有沪杭铁路,苏(州)嘉(兴)铁路(“七七事变”日本入侵沦陷时期,被日*拆除),水运有京杭大运河过境,东靠东海岸乍浦港口,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时,嘉兴专区设于此,辖有嘉兴、平湖、嘉善、海宁、海盐、桐乡、德清、崇德、吴兴(湖州)、安吉等十县(现撤专区建市,嘉兴市辖平湖市、海宁市、海盐县、嘉善县、桐乡县五县市)。
七七事变前,嘉兴县城驻有张发奎为司令的苏浙皖卫戌司令部和以蔡劲*为旅长的炮兵旅。王店驻有与阮肇昌为师长的陆*五十七师。沪杭铁路沿线驻有重兵。“八一三事变”日本入侵上海,淞沪战役打响,驻兵纷纷开往前线增援,王店亦成为抗日战争前沿。王店火车站频遭日机轰炸。日*偷袭登陆金山卫的金丝娘桥得逞,源源增援,上海腹背受敌,国民**西撤,上海沦陷,浙苏两省大片国土沦为敌占区,王店落入敌手。经过八年全民族坚持抗战,日寇终于屈膝投降,抗战胜利,民族解放。敌占区人民结束了遭受日寇侵占的苦难,得以扬眉吐气。但遭到日本侵略者严重破坏已是难以重还原貌。
⑵铁路:沪杭铁路,建于清宣统元年(年),设王店站(现已撤站,火车过境不停)。
⑶快船:即快班船。是浙江绍兴特有的一种船型。当时交通不发达,王店周围城镇除船舶外,无其他交通工具可供载客运货,于是快班船成了王店或来此中转的首选交通工具。因为速度较快、方便,很受旅客青睐,每天最多发船可达十七艘。近的城镇有馀贤埭(现名余新)、凤桥、新社寺、石佛寺、屠甸寺、濮院、沈荡、硖石、嘉兴等,远至平湖、海盐、海宁、新篁、新丰、袁化、乍浦、长川坝、乌镇、新塍、桐乡等地,船上有橹,一人摇一橹,远程为了加速,一橹两人摇,船头加一人划桨,速度极快,远程城镇都能当天到达。快班船经营者均为绍兴人,船工亦均绍籍,摇船时为了消除疲劳感,往往沿途高唱绍兴地方小调,人谓绍兴高调。
⑷肩挑小吃串街坊:江南一带城镇,居民有吃点心的习惯,故乡王店亦是如此,除固定的糕团店外,还有流动的挑着各色食品的担子沿街叫卖,如卖馄饨的敲打竹杠,以示卖馄饨来了。他们串街走坊遍及巷里,便于居民孩童吃食。当时,镇东廿家下(街名)有叫陈金生的糕团店,南京人,糕团品种繁多,味美价廉,很受食者青睐。早晨点心,方糕有鲜肉、豆沙、水晶(馅是猪油加白糖)、鲜肉团子,主要销售对象是茶馆里喝早茶的茶客,或不吃早饭的人以此作早餐。上下午则制作豌豆糕,鹅头颈(是用豆沙作馅,外裹米糕皮,切成五厘米长为一块,两端均露出豆沙馅子)。绿豆糕、麦糕、桂花条头糕、小笼包子(有鲜肉、豆沙等)春节期间有鲜肉冬笋烧卖十分鲜美。流动肩挑的,还有心肺精粉头(即粗粉丝)、豆腐花(即豆腐脑)、油汆臭豆腐干、油煎豆腐干、热烧豆腐干、梅花糕、鸡蛋糕(以上两种均豆沙馅)、素鸡、素火腿。另外还有卖粥菜的,有南浔大头菜,绍兴醉方乳腐、柯桥豆腐干等。
⑸桑梓善饪多佳肴:故里处于浙北平原,自然环境优越,较为富庶,讲究膳食口味,故此也善于烹调,多种佳肴颇为美食者赞赏而驰名。如北塘岸陆得升的红烧羊肉,具有酥嫩香甜无膻味的特点,食客盈门,住镇东的居民亦慕名前去品尝。后来镇东廿家下邱金宝、左金官的饭店也先后烹饪红烧羊肉供应于市。另有红烧走油状(即走油蹄膀),将蹄膀洗净,皮上涂满饴糖,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烧,使皮下脂肪溶化出来,肉皮起皱纹;然后捞出油淋掉。再入另锅加适量*酒、酱油、糖和水烹煮,肉酥肥而不腻。其他还有八宝鸭,做法:是将内脏去除后,用肉丁、栗子、香菇丁、竹笋丁、莲子、黑木耳、花生等与酱油浸泡过的糯米拌匀填入鸭肚内,用棉线将鸭尾切口缝好入锅,加入适量*酒、盐、糖和水,先旺后文火,烹煮到酥烂。糖醋桂鱼、清蒸桂鱼、红烧塞肉末鲫鱼,咸笃鲜(咸肉、鲜肉和竹笋加*酒、盐同煮)、白斩鸡(用阉割后的公鸡,人称“献鸡”宰杀煮熟切成块状的鸡肉,特别鲜嫩。乳腐烧肉,肉馅鸡蛋饺或鸡蛋卷、炒青鱼片、红烧甲鱼块、清炖甲鱼(一般是肚内塞肉)、虾仁跑蛋、鲈鱼炖蛋、四喜蛋、八宝饭、高粱肉等。
⑹红烧鳗鲡:故乡特有菜肴。具有肉细嫩、肥酥、甜香、味厚、汤稠,极其可口。烹饪方法,首先选购粗肥鲜活鳗鲡活杀,不要破腹,将头部切开,用一根有枝节的桑树枝干切口插至腹尾,向一个方向绞动,将肠子绕于桑枝上抽出,腹内就清除干净了,(所以用桑枝,因桑枝无*,有的树枝含有*素,如天竺等),在水温较高的清水中用稻草将鳗鲡粘液擦净,鳗鲡切成段,每段约五厘米长,用清水再清洗干净,将切成条状的猪油塞满鳗鲡的每段腹腔。然后把洗干净的生姜切成片平铺于铁锅内,将鳗鲡段竖立于姜片上,(不要横放,不让倒下,不要放在姜片以外,以免烧焦)。摆好后,从竖立鳗鲡最上端的姜片上开始绕锅子浇上植物油,顺其自然汇流到锅底,使每一姜片都浸没于油中,不使粘锅底,火烧至八成热度,就可加入适量*酒、酱油、白糖或冰糖、葱和水,用旺火烧开后,再用文火慢烧,汤成稠粘状,就可食用了。
⑺朱翁: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金风亭长,又号小长芦钓鱼师,因排行第十,又自称布衣朱十。生于明崇祯二年,殁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十七年其五十岁,应博学鸿词举,后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升日讲起居注官,典江南乡试,入直南书房,赐居*瓦门。康熙三十一年()告老还乡,居于梅会里(王店镇)。年建曝书亭,编著《经义考》三百卷,《曝书亭集》八十卷,《明诗综》一百卷,《词宗》、《鸳鸯湖棹歌一百首》等著作。诗与清代大诗人王士祯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琁清代大词人陈维崧并列,时称“朱陈两杰”。当时诗词名家常聚于曝书亭,成为集会结社,互相唱和,切磋会商之场所,驰名一时。朱彝尊成为浙西词派领袖人物。
⑻施公:施定夫,王店著名画家(-)。曾一度东渡日本传艺,擅长仕女、人物、花鸟、山水等,得到日本画界高度评价,后载誉而归。
⑼扁鹊再世朱鹿老:扁鹊是公元前五世纪著名医家,善于切脉。司马迁《史记·扁鹊苍公列传》:“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朱鹿老即朱鹿宾,王店德高望重,医德双馨,善于切脉的著名内科中医医生,他与嘉兴著名中医内科医生朱婓君齐名。人称“中医二朱”。朱鹿宾医术精湛,远近闻名,求治者众,门庭若市,重病难行须医生出诊者,往往要待很晚时才能登门。当时,本地中医内科医生尚有多人,有住北塘岸沈莱臣,铁路西首南岸朱纪盘,镇东廿家下周兰若,医术均逊于朱鹿宾,求治者稀少,其中周兰若乃是朱的学生。朱鹿宾名扬四方,远方来门诊者亦多,甚至外伤科病人也来求治。经解释介绍去本镇外科中医潘韵泉和伤科医生施鉴清处就医。
⑽春江:《春江花月夜》,是一曲极为优美典雅,富有园林美的音乐,颇为人们喜爱。原名《夕阳箫鼓》,是一首传统的琵琶独奏曲,后改为小型合奏曲,称《春江花月夜》。它是从*昏的江岸听到远处的钟鼓声响起,逐步推开,写出了月下江上的种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悠,直至夜阑人静,留下一片箫声消失在夜的寂静中。这首脍炙人口的古曲,不仅国内流行,也传播于国际间。当时镇上有一专吹奏江南丝竹和昆曲的班子,名曰“奏”,由八人左右组成,专为婚嫁喜庆演奏助兴,吹奏的均是江南丝竹的名曲和昆曲乐曲。
⑾草台班子:亦称“水路班子”。是当时流动于各城镇的跑码头戏班子,往往每到一地临时搭盖简易戏台,草台班子之名由此而来。水路班子是因戏班子自有船舶栖身和运载戏装乐器等行头,随水流动到各地演出,因而得名。当时王店曾由地方筹款邀请来镇演出,因无戏院,为照顾居民观看,先后在镇东的长生桥西北空地老坟头、镇中的火车站关刀浜东草白场、镇西的塘桥西空地搭台演出。不售票,无凳坐,一律站立观看,因平时少有机会看到戏,爱好看戏的人不论路多远都会前往,住在镇东的依然要到镇西看,镇西的也要到镇东看。有的为了看清,很早就到台前站好位置,有的在后面看不到就站在自带的板凳上看,有的孩子则爬上树观看,台下黑压压一大片,人头攒动,非常热闹。但家人是不会让孩子去观看的,生怕拥挤践踏出事。我亦曾在长生桥上远眺,看到如此拥挤便望而生畏,不敢前去。戏班的演员中不乏有较好技艺的演员,如武打戏中的武生小小毛豹、小盖叫天等,均为观众所赞赏。
⑿梨园武林:梨园是京剧别称。武林即武林戏。梨园名始于唐代,据说唐玄宗通晓音律乐曲,曾选歌舞艺人三百人住于梨园,教习技艺,有误唱时,玄宗亲自指导纠正,号称“皇帝梨园弟子”。因此,后来歌舞艺人及戏曲演员,以“梨园弟子”或“梨园子弟”为别称。至清代梨园则成为京剧的别称。武林戏,是杭州地方戏的剧种,现已失传。武林是杭州的古名,现市内尚有武林广场之名。武林戏过去曾常在浙江各地“跑码头”演出,音调唱腔委婉动听,富有特色。在王店南圣堂演出时特增设坐凳售票,观者甚众。演出有《孟丽君》等戏,颇得观众好评。吾随母亲等家人同去看过,曾学哼过几句。
⒀三弦琵琶:意即苏州弹词。三弦琵琶是苏州弹词使用的弹拨乐器,用以伴奏。弹词是苏州地方特有曲艺,时在王店四喜街(中环桥东)有一书场,门口挂一黑板公告当日说书人和书目,弹词曾有夏荷生的《描金凤》等,李伯康、沈俭安、张鉴庭等的《杨乃武》、《玉蜻蜓》、《珍珠塔》等,评话有许继祥的《啼笑因缘》、《岳飞传》等。
⒁道情:是曲艺的一种类别,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共同特点是以唱为主,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艺人在茶馆、酒店奏唱完后索钱,最低一个铜元(俗称铜板。三个铜元合一分钱),饮酒喝茶者常把一个铜元放在桌面上,作为听唱费,任其用筒板夹起放入钱囊。清代郑板桥曾有一首题《道情》诗“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夕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经人谱成悦耳动听的歌曲,我在王店中心小学读书时,音乐老师曾教过,我们都喜欢唱,现在还能唱几句。当时,学校除唱抗日救国歌曲以外,还教唱有意义的抒情歌曲,如李叔同的《送别》、岳飞的《满江红》以及《木兰辞》、《苏武牧羊》等。
⒂打莲湘:是苏北民间曲艺,乐器是用一根约80至90厘米的竹竿,在两端两侧各锯开一条相对的短缝长约五、六厘米,宽度能同时塞进六、七枚铜钱的厚度,使铜钱在缝中宽松滑动。然后在竹竿的两缝中间位置穿入一根串有四、五枚方孔铜钱(铜钱置于竹竿芯中)的粗铁丝加以固定,竹竿涂上红漆或贴上红纸。在唱苏北小调时,边唱边用竹杆有节奏的轮流拍打左右肩和左右腿,铜钱在宽松的空隙中滑动撞击发出音响。我尚记得有一苏北小调唱词的前一小段:“一把扇子七寸长,哪!啊!啊!一人扇来两人凉呀,呀尔呀得琴哪,呀尔唷,齐吧弄咚呛啊啊!……”
⒃“春天里来百花香”:是电影《十字街头》插曲《春天里》的一句歌词。意指收音机收听电台播放的歌曲。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以后,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利用各种形式、各种场合开展抗日宣传,包括无线电台各种节目的广播,播放抗日进步歌曲,激励民心,振奋精神,一致抗日。当时广为流传的歌曲有:《风云女儿》电影主题歌《义勇*进行曲》;《桃花劫》主题歌《毕业歌》;《十字街头》插曲《春天里》、《思故乡》;《马路天使》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渔光曲》插曲《渔光曲》、《渔村之歌》;《迷途的羔羊》插曲《新莲花落》;《大路》主题歌《大路歌》、插曲《开路先锋》;《空谷兰》插曲《抗敌歌》、《大地进行曲》等等,均为进步作家作词作曲,广为传唱,为奋发精神,追求进步,坚持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⒄生旦净丑唱皮*:意指京剧中各行当的唱腔调门。
⒅“小热昏”:卖梨膏糖人自敲小锣说唱的一种方式。
⒆板垣郎:“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侵入东三省时,杀害中国人民的日本*子的名字,人们仇恨杀人魔*编成演唱词本供人演唱。
⒇伏狮禅院:建于明崇祯末年()又名董庵,俗称铁佛寺,位于金家浜东北首,暖桥的北方。禅院早年尽毁,仅剩约三公尺多高的铸铁如来佛座像裸露于石台上。据说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时被毁作炼钢之用。
(21)孤佛暖桥:孤佛即铁佛。暖桥位于金庵浜中段,是一座全木结构,东西向桥,上有顶棚,两侧有窗,可供采光和观景,暖桥雨天免湿,夏可防晒,冬可挡风防寒,宜于通行过河。金庵浜南端是主要街道已有钥匙桥跨浜而建,东西向通行方便,取代了暖桥作用,因而后来被遗弃,桥的两端已成了桑地田园,暖桥后来被人用作家居,可谓暖桥冷清清,铁佛孤零零,孤佛暖桥两相怜,现在两者均无遗迹可寻。
(22)洋学堂:意指当时已用西洋教育方法,用白话文国语、算术、社会、自然、音乐等课本的实用知识教育学生,之所谓洋,第二原因,当时还存在以教读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古文的私塾,以区别谓之洋学堂。五四运动以后,当时为破除迷信大多利用庙宇作为学校使用,王店镇中心小学是用自在庵扩建而成。长生桥小学利用在长生桥东,北阴庙新殿改造而成,仓基小学是用周仓庙改造,进门仍有周仓站像,唯独栏杆桥小学是在栏杆桥东侧居民地段建立。除中心小学有高小外,其他三校均只设初小,继续上高小者必须进中心小学,学生不仅来自镇的东中西部,还有镇郊农村。
(23)《小朋友》:是当时王店自办地方报纸《王店人报》的学生专栏副刊。小朋友三字的刊头是中心小学毛笔字写得最好的六年级学生,也是我同学中的挚友(家居北塘)所写,他毛笔字写得好,也启发了我练毛笔字的兴趣。
(24)塘桥庙:是一座社庙,座落于镇西端,它的西首是长水塘,阻隔了东西两岸,由此建起一座贯通东西的石桥,俗称塘桥,庙设在附近,便称塘桥庙。庙门里有一个广场并有戏台,成了群众集会常用之地,因此凡为纪念列强侵华或签订不平等辱国条约等的国耻日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暴行等,都在此举行集会后上街游行示威,在火车站的关刀浜东侧草白场建起中山厅后,便移此举行,但因建得太晚仅有一、二次集会。
(25)金丝娘:即金丝娘桥。在杭州湾,界于浙江与上海接壤的金山卫。日本侵略者一九三七年在卢沟桥制造“七七事变”后,继而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事变”的淞沪战役,妄图武力侵占上海,由于我爱国*民义愤填膺浴血奋战未能得逞,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五日,日*乘国民**防御部队因上海前线吃紧,将金山卫驻*紧急调往增援,仅剩下两个连担任警戒,日方乘隙炮轰数小时后,在空*掩护下舰上陆战队强行登陆得逞,后日*从舰上源源不断登陆参战,直向沪杭铁路推进(王店处于沪杭铁路中段,首当其冲。)对上海取包围态势,上海已腹背受敌,国民**匆忙西撤,江浙沪大片国土沦入敌手。
(26)他乡:即吴兴县新市镇,离湖州约20多里,太湖水系市镇。王店沦陷前不多日,除父亲和叔叔们在家留守外,上至祖父母,下至孙辈,全都雇船星夜外逃,所经河道是湖匪经常出没抢劫的地区,但不得不作此冒险之举,我年十四,二弟祥华十二岁(身患腋下淋巴结核,久治不愈,十分痛苦,跟随逃难,一九三九年回家去世)。五弟导农仅四岁,六弟式群尚在襁褓中。(注:三弟华明,四弟华通在抗战前的若干年,年仅三岁和一岁时先后病逝)。在新市租屋住下后,晚间常有*纪很差的国民**过境骚扰,猛敲民宅大门震天响,人们惊吓得不能入睡。住数月返回王店乡间石桥坝(属沈荡镇辖)避难。
(27)寄人篱下:意指在上海的棉布号做学徒。
(28)无阁曰文昌:文昌阁俗称六角亭,在王店镇东市河入口处。三面环水,阁为砖木结构,飞檐翘角,两层楼房,建筑精致,古色古香,系清代著名古亭,镇民观赏游乐景点。文昌阁平时不开放,遇有旱灾求雨祈祷等迷信活动时,提供给和尚、道士诵经念佛作道场。农历九月迎神庙会的初一至初五,各庙宇的佛像分别按日程抬来此供本镇和附近乡镇香客烧香朝拜。文昌阁的后面还有财神庙及庵堂,一九三七年王店沦陷时被日*全部焚毁。
(29)天罡:北斗七星的柄,在此指北斗星。革命根据地老百姓把共产*比作北斗星,由此有一歌曲有“望北斗”之句。
(30)锤镰:意涵我以一名共产*员,高举*的旗帜,开展抗日救亡斗争。
(31)光头:人谓蒋介石为蒋光头,因以此代蒋之。
(32)煮豆燃箕:意指国民*反动派在抗战胜利后,破坏国共合作发动内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