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联话碧口 [复制链接]

1#

碧口古镇

踞三省鸡鸣宝地,文明积淀,历史厚沉,呼啸白龙盘古镇;

是千年水运码头,商贾繁荣,物资丰实,清幽碧口靓新姿。

注:碧口镇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有名的水陆码头,也是甘肃的四大名镇之一。《辞海》云:“碧口,镇名,在甘肃省文县东南部,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沿岸。为甘、川两省的交通要冲。”碧口历史悠久,镇南的响浪村曾发现有汉代墓群多处,其中精美的青铜器皿的出土,展现了碧口古镇古老的色彩。早在三国时,白龙江流域的阴平、阳平,均是曹魏与蜀汉*权的必争之地,邓艾入蜀、姜维御敌、郭淮屯兵,均在碧口玉垒关,阴平桥头、摩天岭、滚毡坡等遗址,至今依稀可见。明人张其亮赋诗云“天开一堑锁咽喉,控制西南二百州”。年,碧口镇被评为甘肃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碧口清真寺

蜀商置地,建清真宝寺,萦回古镇经声,一百年来回汉睦;

中国换天,迎改革春风,站立新姿礼拜,几十里外教宗传。

注:碧口清真寺始建于年,迄今已历经百年的沧桑岁月,年,从四川来碧口经商的回族客商金文炳、郑明成、马承业等人筹资,在碧口新街(在今下街)靠西南方向的沙滩上购置了6亩土地,建起了一座土木结构的清真寺,为碧口回族做礼拜提供了场所,从早到晚诵经声不断。从此,清真寺成为碧口回族集聚从事宗教活动的地方。后来为了方便回族儿童上学,寺内还建起了清真小学,回汉儿童均可入学就读。在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其间清真寺遭受破坏。年,碧口回族群众自筹资金58万元,拆除已成危房的土木结构的清真寺,重新建立起一座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清真大寺。新建的清真寺,不仅成为碧口回族宗教活动中心,也为碧口街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紫云宫

风姿依旧,瞰滚滚白龙江,金殿浮升碧峪境;

时代变迁,翻悠悠青史卷,石狮镇守紫云宫。

注:紫云宫起建于乾隆时期,成于道光年间,之后多有修缮,于年被拆毁,后建成了如今的龙江山庄和紫云宫商贸楼。紫云宫在清代至民国为鼎盛时期,作过“船帮帮会”会堂,是西南通往西北的集中点,也是水上丝绸之路的结聚点。民国后期是文化娱乐和集贸市场的中心,里面设有集市交易的“斗行”、商品交易处。新中国成立后,年于其地设县保险公司,后又成为粮所仓库、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场所、旅社等。“文化大革命”时划拨给碧口商贸公司使用。

碧口抗日楼

无神奇之力,逊雄伟之姿,只道此楼铭壮史;

起抗日之思,兴读书之会,永教古镇保晴天。

注:抗日楼矗立在文县碧口镇西山坡的碧口小学,是一幢二层土木结构的仿古木楼。楼高12米,屋顶四角飞檐翘角,中心楼有一个宝瓶状圆顶,,站在二楼的环栏内,可纵览碧口镇全景。抗日楼最早名叫抑环楼,是时任国民*部队第一师独立旅旅长的丁德隆在年执行蒋介石阻击红*的命令,驻防碧口时所修建的*事驻防建筑之一。年抗日战争爆发,碧口进步青年马浩天、杨振平、吕继福等成立“同志读书会”,在青年学生及开明人士中宣传抗日思想。年,抗日烽火燎原中华大地,为唤起民众抗日激情,经碧口工、商、学各界联席会议商议,将抑环楼更名为抗日楼。

碧山公园

石阶盘碧山,景秀道幽,别样风光妆古镇;

亭阁萦清气,德隆功厚,不同时代焕新天。

注:碧山公园由丁德隆旅驻防碧口时修建,园内设小学。公园大门为中西结合式建筑,拱形门楣上,由丁德隆亲书“碧山公园”四个朱红大字,两边分别为两间中式土木结构的耳房。大门内是一段80米长,分为8小段就,共级的青石板铺成徐徐上升的阶梯通道。从大门口拾级而上,在46米处,石阶梯路一分为二,在分道处两旁的土丘上,分别修建两座造型一致的木瓦结构四角亭,供游人休息。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山堂、舞台,两个四角亭尚且完好。时至今日,只剩下抗日楼和一个四角亭,见证着沧桑历史。

碧口水库

高峡出平湖,叹人力何奇,灵动霞飞明镜里;

扁舟载好梦,看水姿多彩,硕肥鱼戏碧波中。

注:碧口水库风景区座落在甘肃南部重镇——文县碧口镇,蓄水面积12.5平方公里,拦江大坝高80米,长米。水库大坝兼有防洪、水运、灌溉、养鱼、旅游等多种功能,飞流起处,翻江倒海,浊浪排空,震天撼地。库面浩瀚壮阔,波光潋艳,机船穿梭,野鸭遨游,鱼儿蹦跳,两岸群山巍峨,百鸟啁啾,令人陶醉。

碧峰沟风光

碧峰笼翠,妙哉瀑布悬泉,腾跃银龙游画卷;

彩鲤噙珠,醉矣清潭幽谷,纷飞红叶落诗笺。

注:碧峰沟素有“小九寨沟”之称。碧峰沟最宜人的景致是碧潭清流,一条小河在峡谷中蜿蜒流淌,跌宕起伏,形成的一方方碧潭澄澈如镜,岩影摇曳,鱼儿穿梭,历历可数。微风乍起,波光闪烁,如诗如画。碧峰沟的瀑布悬泉亦堪称奇妙。一道道瀑布,一条条悬泉,出自山林似巨幅晶帘凌空飞荡,若条条银龙飞舞腾跃。飞珠溅玉,雾气升腾,彩虹幻出,分外迷人,令人叹为观止。

石龙沟

清流汇碧潭,映翠竹奇峰,自在龙腾千壑景;

客步探民俗,醉桃源花海,欣然凤翥四时春。

注:石龙沟流域是文县的经济综合开发区,也是生态旅游区。清流、碧潭、瀑布、茂林、翠竹、秀岭、奇峰等自然景观美景绵延二十多公里。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和“龙”有关,如龙沟、龙潭、龙洞、龙眼、龙池坪、五龙山。石龙沟流域的马家山、水蒿坪等村新建起多亩茶园,像块块翡翠铺满峡谷。龙池畔、水蒿坪、剪子坪、龙潭、南木坝等景区,兴办了十几家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至,观田园风光,吃农家饭菜,流连忘返。

碧口茶馆

观古镇之兴,物流之盛,小坐片时,消闲阅史几场戏;

有新楼之雅,技艺之精,相邀三友,解暑提神一碗茶。

注:古镇碧口茶馆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至道光间,共有茶馆三十余家。茶馆有木楼雅间,也有临街大厅;有的茶馆使用的茶具是铜壶、景德镇的瓷盖碗,有的则是铁壶、普通的瓷杯。供应的茶叶多是四川的花茶。当时,古镇商贸兴盛。船帮、药材帮、商帮、筏帮都有各自的商会馆。每到夜晚,劳累一天的商人、船拐子、背脚子们便三五成群,走进茶馆,要一碗清茶,一边“摆龙门阵”,一边听四川、河南艺人说书,消去一天的疲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