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投资亿上海城市建设,突然开始狂 [复制链接]

1#

这两天,嘉定和青浦两大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方案陆续出炉。有几个数字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计划分别投资亿和亿,至年区GDP分别达到亿和亿。

嘉定新城

一、嘉定新城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嘉定新城规划建设的战略定位、主要目标和功能布局

战略定位上,发挥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年初步具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到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主要目标上,奋力在“比学赶超”中加快新一轮建设。一是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以打造“国际汽车智慧城”和长三角新能源智能汽车“硅谷”为契机,构建以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等千亿级产业和在线新经济为引领的新动能体系,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五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到年,嘉定区GDP规模达到亿元;嘉定新城产业总产出达到万亿级规模。

二是科创策源功能凸显。依托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推进院地合作、校地合作两个千亿级科技园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到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增加值比重保持在5%以上。

三是交通枢纽功能确立。争创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开展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先行先试,成为长三角智慧交通最佳实践区和示范体验区。到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盖率达到%,实现30分钟可达中心城、40分钟可达相邻新城、45分钟可达近沪城市。

四是公共服务品质优化。推动一批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运营,建成一批高品质公共空间,举办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文体赛事和节庆活动,成为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到年,嘉定新城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达到90%,社区综合服务圈覆盖率达到%。

五是生态环境全龄友好。率先建成“公园城市”“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到年,新城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

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上,立足打通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链接通道,进一步优化嘉定新城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实施“北拓西联”扩区计划:向北,拓展至嘉定工业区北区,规划面积扩大至.5平方公里;向西,联动安亭枢纽,形成2.2平方公里的交通枢纽功能联动区,整体构建“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一核”即嘉定新城核心区,聚焦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全面提升研发总部、公共服务、智慧治理、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打造新城“智核中心”;

“一枢纽”即安亭枢纽,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为核心,打造站城一体化、辐射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

“两轴”即沪宁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是嘉定新城发展辐射的主要方向;

“四片区”即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和老城风貌区。

二、嘉定新城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

把“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作为嘉定新城新一轮建设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功能集聚,用全新系统设计促进宜居宜业,用全新理念塑造人性化生态空间,用全新技术打造“独一份”智慧城市,体现新城之“新”。主要是“六个打造”:

第一,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功能。坚持“四个做”,即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园、做优“五型经济”、做实创新策源功能,到年,汽车“新四化”和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产出规模达到千亿级,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业产出年均增长15%,在线新经济总产出达到亿元左右,新增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和5家百亿级领*企业。

第二,打造全市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构建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上,加快引入和推进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上海市宋校嘉定实验学校等引领性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家门口学校的办学品质,构筑与中心城教学水平相比肩的教育体系。

医疗上,深入推进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医院北部院区整合医院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引入高水平、国际化的医疗资源,构建整合型、高品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文化上,进一步扩大上海汽车文化节、孔子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放大保利大剧院等知名文化场馆辐射效应,全力打响“汽车文旅、魅力之城”文化品牌。

另一方面,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服务功能。依托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首个全球5G智慧交通示范区等城市数字化服务平台,塑造长三角“独一份”的无人驾驶、智能出行等城市服务功能。持续承办F1国际大赛,推动F1电竞中国冠*赛落地。

第三,打造充满活力的居住生活空间。优化城市设计,在城市色彩、城市家具、建筑第五立面等关键细节上精雕细琢,点亮嘉定新城“地平线”和“天际线”。

提升居住品质,建设一批高品质、特色化的国际社区、创业社区和高端商品住宅,增强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

集聚高素质人才,用足用好市级部门有关优化新城人才落户和居住相关*策,对引进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卫生领域的领*人才,给予不低于万元的生活补贴,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第四,打造富有江南水乡韵味的生态环境。构筑绿色空间,畅通蓝色水网,形成田园水林湖一体化的大生态格局。打造韧性城市,构建弹性适应、具备抗冲击和快速恢复能力的韧性城市空间,确保城市安全。

第五,打造无缝衔接长三角的交通枢纽网络。打造安亭枢纽,推动形成集国铁、市域铁、轨道交通、中运量客运、长途客运和常规公交于一体上海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嘉定北枢纽周边TOD开发强度,努力建设成为集轨道交通、公交换乘、居住休闲、娱乐消费为一体的枢纽节点。构建快速畅达的内外路网体系和立体多元的公共交通体系。

第六,打造数字赋能的现代治理样板。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聚焦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把嘉定新城打造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领头羊和样板区。

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按照优于中心城的建设标准和品质要求,建设一站式、功能复合的社区服务综合体,推动管理服务资源下沉片区,做实生活服务功能,满足覆盖全年龄段的居住社区公共服务需求。

三、嘉定新城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

重点区域上,着力打造“三大样板+五大重点”。三大样板示范区,即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嘉宝智慧湾未来城市实践区、西门历史文化街区。五大重点发展区域,分别是东部产城融合发展启动区、北部科技驿站、安亭枢纽功能联动区、嘉定老城历史风貌区和横沥文化水脉。

重大项目上,“十四五”期间,嘉定新城预计可完成投资亿元左右。目前已形成二十大功能性项目,预计可完成投资0亿元左右,纳入全市重大工程推进机制予以保障。

青浦新城

一、坚持提高站位,找准青浦新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府坚持和延续生态宜居、产城一体、动能转型、江南特色等导向,新城建设进入快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框架拉开,“四横二纵”高速公路网、“七横七纵”干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17号线已建成通车,崧泽高架西延伸正在有序推进中,路网级配结构逐步调整;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新动能崭露头角,年新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亿元,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一批领*企业落地壮大,其中青浦工业园作为制造业核心承载区集聚了家行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发展活力和新经济动能不断加强;三是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民生工程扎实推进,青浦图书馆、青浦博物馆、青浦档案馆、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文体中心、区应急联动中心、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医院青浦分院扩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使用,安居工程、社区养老项目等有序推进,约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顺利完成,美丽街区项目及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四是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水城融合特色彰显,年初,作为青浦新城量身定做的生态环境治理标志工程,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西大盈港等21公里骨干河道沿线的环城水系公园全线贯通,串联起多样的滨水开放休闲空间与特色节点,成为市民共享、四季有景的活力水环。

面向新时期,结合上海市、青浦区“十四五”的战略机遇,新城的规划建设要立足基础禀赋,放大三个方面的核心优势:

依托历史人文积淀的传承与活化,放大“上海之源”优势。青浦所在的太湖碟形洼地是江浙沪共同的水乡文化发源地,是上海最具“江南水乡”标识性的地区,新城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地方特色基底,又有老城厢等成片的历史遗留,应当在充分研究和挖掘的基础上,打响文化“IP”,将人文特色融汇到城市空间建设、景观营造和特色节点打造等领域。

依托紧邻虹桥国际枢纽、多向链接长三角的区位,放大“上海之门”优势。青浦新城襟带青东、青西,同时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红利,贴近长三角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应当充分借势虹桥的进出便利及商务总部功能的辐射服务,利用上海中心城市势能,培育链接对话全球、辐射长三角及更广大内陆的“窗口”和“中枢”,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创新先行机遇,放大生态人文新经济的“前沿实践地”优势。近年来青浦新城的发展建设中,一直将“坚守生态”放在原则位置,相对于上海市区及其他近郊城市组团,开发强度和密度适中,预留了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品质空间,应当抓住新一轮的生态优势转化新机遇,探索更多元、更高价值导向的新发展模式。

(二)理念与导向

衔接市、区战略要求,紧扣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条主线,率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典范、人居品质新标杆、智慧城市新样板。对标巴黎、东京等国际上相对成熟的大都市圈近郊新城,以及国内苏州、杭州等生态人文新经济发展样板城市,吸纳生态低碳、创新开放、多元包容、人文彰显、全龄友好、未来智慧等新建设理念,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青浦新城“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建设要着重突出五个方面的发展导向:

打好“枢纽门户牌”,立足青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门户枢纽的总体定位,发挥新城集聚“上海西首站地”的服务势能,强化双向开放,提升智能制造、城市服务、枢纽经济、总部经济能级,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的门户城市、一体化示范区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

打好“长三角数字干线牌”,借助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整合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华为研发中心等平台,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和中心城区的对接,向西进一步联动、辐射和引领长三角沿线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加快集聚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

打好“绿色低碳牌”,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空间,率先试点打造低碳乃至零碳街区,面向区域提供引领型的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等绿色服务。

打好“江南文化牌”,做好地域物质与非物质人文要素的活态传承,塑造特色文旅品牌,领衔上海“文化西进”,建设新江南人文传承领*城市。

打好“水乡宜居牌”,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青浦,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