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海青浦新城ldquo十四五rdq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那家医院治白癜风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立足“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十四五”时期是上海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大新城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这期间的建设力度和水平将决定新城未来在长三角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地位与辐射带动作用,更关系到上海全球城市为引领的多中心多层级大都市圈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根据市区联动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1+6+5”总体框架部署,“5个行动方案”是落实“1个实施意见、6个重大领域专项”的载体,是“十四五”期间每个新城规划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监督考核的任务书。

青浦位于上海市西部,紧邻苏浙,现状常住人口约45万,现状建设用地约57.8平方公里,年完成GDP约亿元、占全区的35.4%,经济密度约为6.35亿元/平方公里。随着虹桥商务区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两大国家战略在青浦落地,面向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青浦新城又将肩负起新的使命。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五个新城规划建设的战略布局和区委、区*府“一城两翼协同、青中率先崛起”的决策部署,以更高标准、更好水平、更大力度推进青浦新城高质量发展,助力青浦与其他新城共同打造上海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支点,在长三角、在全国乃至全球合力出击,在市委市*府指导下编制《青浦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衔接上位规划与相关研究,《行动方案》立足青浦的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分析内外条件变化带来的机遇,借鉴国内外新城新区建设经验,研判青浦新城在区域中的优势分工,面向中远期、聚焦“十四五”,提出发展愿景和具体目标,搭建“目标-指标-策略-行动-项目”的传导框架,明确工作抓手、责任分解和实施保障,旨在为“十四五”时期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可操作、可跟踪的指南。

一、坚持提高站位,找准青浦新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十三五”期间,区委区*府坚持和延续生态宜居、产城一体、动能转型、江南特色等导向,新城建设进入快轨道,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框架拉开,“四横二纵”高速公路网、“七横七纵”干路网基本形成,轨道交通17号线已建成通车,崧泽高架西延伸正在有序推进中,路网级配结构逐步调整;二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新动能崭露头角,年新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亿元,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一批领*企业落地壮大,其中青浦工业园作为制造业核心承载区集聚了家行业龙头企业,创新主体发展活力和新经济动能不断加强;三是功能品质持续提升、民生工程扎实推进,青浦图书馆、青浦博物馆、青浦档案馆、青浦青少年活动中心、区文体中心、区应急联动中心、复旦附中青浦分校、医院青浦分院扩建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使用,安居工程、社区养老项目等有序推进,约万平方米老旧住宅小区美丽家园建设顺利完成,美丽街区项目及雨污混接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四是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水城融合特色彰显,年初,作为青浦新城量身定做的生态环境治理标志工程,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西大盈港等21公里骨干河道沿线的环城水系公园全线贯通,串联起多样的滨水开放休闲空间与特色节点,成为市民共享、四季有景的活力水环。

面向新时期,结合上海市、青浦区“十四五”的战略机遇,新城的规划建设要立足基础禀赋,放大三个方面的核心优势:

依托历史人文积淀的传承与活化,放大“上海之源”优势。青浦所在的太湖碟形洼地是江浙沪共同的水乡文化发源地,是上海最具“江南水乡”标识性的地区,新城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地方特色基底,又有老城厢等成片的历史遗留,应当在充分研究和挖掘的基础上,打响文化“IP”,将人文特色融汇到城市空间建设、景观营造和特色节点打造等领域。

依托紧邻虹桥国际枢纽、多向链接长三角的区位,放大“上海之门”优势。青浦新城襟带青东、青西,同时承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红利,贴近长三角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应当充分借势虹桥的进出便利及商务总部功能的辐射服务,利用上海中心城市势能,培育链接对话全球、辐射长三角及更广大内陆的“窗口”和“中枢”,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依托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创新先行机遇,放大生态人文新经济的“前沿实践地”优势。近年来青浦新城的发展建设中,一直将“坚守生态”放在原则位置,相对于上海市区及其他近郊城市组团,开发强度和密度适中,预留了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品质空间,应当抓住新一轮的生态优势转化新机遇,探索更多元、更高价值导向的新发展模式。

(二)理念与导向

衔接市、区战略要求,紧扣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条主线,率先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产城融合新典范、人居品质新标杆、智慧城市新样板。对标巴黎、东京等国际上相对成熟的大都市圈近郊新城,以及国内苏州、杭州等生态人文新经济发展样板城市,吸纳生态低碳、创新开放、多元包容、人文彰显、全龄友好、未来智慧等新建设理念,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青浦新城“十四五”时期的规划建设要着重突出五个方面的发展导向:

打好“枢纽门户牌”,立足青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门户枢纽的总体定位,发挥新城集聚“上海西首站地”的服务势能,强化双向开放,提升智能制造、城市服务、枢纽经济、总部经济能级,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的门户城市、一体化示范区的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枢纽城市。

打好“长三角数字干线牌”,借助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整合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华为研发中心等平台,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和中心城区的对接,向西进一步联动、辐射和引领长三角沿线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加快集聚形成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带。

打好“绿色低碳牌”,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空间,率先试点打造低碳乃至零碳街区,面向区域提供引领型的碳交易市场、绿色金融等绿色服务。

打好“江南文化牌”,做好地域物质与非物质人文要素的活态传承,塑造特色文旅品牌,领衔上海“文化西进”,建设新江南人文传承领*城市。

打好“水乡宜居牌”,因水而生、依水而建的青浦,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更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