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珠三角的制造业老板,有以下三个问题,你就 [复制链接]

1#

最近闲着无聊,开着车到郊区的一些工业区到处转转,在下班的时刻,经过几个工业区,发现人员出入真的少了很多很多!

很多厂区的出租屋里,人员少了很多,很多工厂的外墙都有一些写着“厂房招租”的横幅在迎风飘摇!仿佛现状很多制造业老板正经历着的现状!

在古镇边上,跟一个工厂老板老张喝茶聊天,这个老板做一些电子产品,主要给附近的灯饰厂和家电厂供货,做他们的供应商!

老张是我以前在东莞开工厂时候认识的一个朋友,前几年还是赚了点钱的,这一次见面就一个劲的唉声叹气:“唉呀,这开工厂真的是越来越不好干了,我们要用现金才能去买到一些关键材料,而且价格在不断的上涨,该死的客户的又拼命的在订单上不断的夏亚单价,我就快变成一块压缩饼干似的,压得喘不过气了。”

我笑道:“你一个土豪,跟我谈什么比喻句,哈哈!前些年你赚了钱,不也跟一个膨胀了的面包一样,买洋房,开宝马,神气的不行嘛!”

“唉,总之,现在现在真心不好混了,很多同行都倒闭了,我也是在死撑而已!”

作为制造业的隐形冠*教练,我对于制造业已经有13年的实践和观察了,在珠三角,我接触了几千家工厂,相对以前,是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个变化是福是祸?主要看你怎么看了!

先说说出现的问题,作为制造业的老板,一般来说,有三个以上,你就真的会头都大了!

1.原材料成本不断的上升和客户的单价不断的下压

我想这是每一个老板都面临的问题,作为配套加工型工厂,面临的生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前几年的一些暴利行业逐步转成了维持生存的饭碗,不继续干吧没活干,继续干吧反正饿不死。

2.人工成本在不断的上涨。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里,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在不断的改变。以前的工厂员工主力为:70后和80后,现在社会上的生力*为:88~93年左右的年轻人!面对这些人,还给你3k一个月,让你天天呆车间数个数,搬个铁打个钢的你干不干?

夏天热的汗流浃背,冬天冷的手指发青,一个月3k看不到头,你能看见人生?所以很多的年轻人都去做了更时尚的互联网,实在不行,受微商的影响,拿起个手机,使劲的刷屏卖点护肤品,也能忽悠个三五千块呢!

3.资金供应链的三角债问题。

所有制造业基本都有一个问题,就是付款周期越来越长的问题。现在做供应商配套的工厂,不谈月结,几乎没有生意机会,从月结30天,到45天,到60天,现在90天和天都是常态了!现在的客户,肯先给你点定金压个你半年货款已经不错了,你有实力有资金就这么耗着?

而且随着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传统的成品厂商的生意也越来越难搞,厂商倒闭跑路非常常见,你敢说年底,你的客户都能准时汇款给你?

拍胸脯保证的,我只能“呵呵!”了!我开了13年工厂,见过太多了,一过完年,30天月结一拖就变60天了,开年后,正是用钱之际,能撑过去三五个月再说了!

4.法治和人治的难题!

要做大客户,一些表面的文章都要做,什么TS、ISO、安全环境认证等等,都要搞!

真搞起来,本来不多的员工,就要搞三五个专职的管理人员,一套一套的流程下去,不但麻烦,而且真的很浪费成本!

ISO体系认证那玩意对很多的老板来说,就是一大堆应付客户验厂的文件报告而已,形式主义。在现实中,他们更多的还是依靠一个好的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来管理车间的生产的。

诚然,许多先进的管理办法的确是提高一个工程生产效率的最好办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50~人左右的工厂是很难做到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

一般这种小型工厂,办公室里面基本上只有四五个人,多一些了不起也就是10个人上下,如果要采用正规的管理运营方式,势必要增加2到3名专职的文员,而车间里面也必须增加2个脱产文员进行各种的表格管理,总共大约就是需多增加5个人工,按照这些文员的普通工资~元来计算,一个月就是~元投入,但是工厂会因为增加了5个人工而有大幅度的提升么?

答案是:不一定,搞不好还会起反作用!因为工厂太小,管理基本上都是垂直式的管理,销售接单,然后安排生产单给车间主任,车间主任直接安排这些工人生产,有时候遇到老客户的急单,就需要厂长亲自调度,所以,增加5个人工,在程序上的确是正规了,但是却并没有有效地提高我的产出与良品率,因为规模太小,效益无法体现。反而会因为流程的正规化阻碍了决策的灵活性!降低了竞争力!

但是,该做的表面文章还得做呀,所以每年年底认证老师过来评审的时候,好烟好酒先伺候着,红包再塞给你一些,你还能不给我过?至于内部的管理,有领导参观的时候我就抓紧一些,领导走了该咋样还是咋样。

法治还是人治?在很多小工厂老板的面前,还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

5.研发的困境

说起研发,没有那个老板对外说他们不重视的。然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如何,那就不知道了!

制造业本身的局限在于投资一些科研设备和实验室真是耗费巨资,一套试验器材设备下来少说几百万多则上千万,一些老板不是不重视科研和开发,真是投资不起,这也是一个回报周期相当长的事情,一投资下去紧接着就是科研人才的引进,这些人混个文凭,也不知道能力怎么样,动不动跟你开口就是年薪20W,你敢用?

而没有去资源投入去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就很难有什么差异化,而生意之道,就是要有一点差异化才能成交呀,当产品没有差异化的时候,怎么办?

就在产品之外造成差异化呗?在:账期、价格、灰色潜规则等等上努力!这就是现状吧!

6:互联网的冲击越来越大,业务难以持续开发!

现状很多的老板对于互联网几乎是两眼一抹黑的,他们以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