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ldquo五渡海rdquo到高 [复制链接]

1#

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为配合第13个国际档案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脱贫决胜期”主题宣传,中山市档案馆与中山画刊携手推出5期“档案见证中山小康路”图片故事,通过城市各个领域今昔影像对比,深度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山脱贫发展的小康之路。

点击视频,共同感受这些年来中山交通的大变身。视频制作

彭磊铿

去广州要过“五渡海”

“改革开放前,从中山去广州,要过‘五渡海’。”说起中山交通发展的历史,负责编写《中山市交通志(-)》的李毅然,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五渡海”。他说,那时中山人去广州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坐长途汽车,走国道到小榄沙口渡,连人带车上船。经南头细滘渡,再过顺德容奇渡、三洪渡,最后在广州郊区的白鹤洞渡进入广州。顺利的话,也要四五个小时。

:年的小榄沙口汽车渡轮码头,车辆、旅客上船过渡情形。在没有公路桥梁的年代,汽车过河一般依靠渡车船。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建设中的国道线小榄沙口大桥。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11月,航拍小榄水道、国道线小榄沙口大桥附近一带风光。如今的沙口大桥是连接小榄、东凤两地的重要桥梁,每日车辆川流不息。摄影

何浩堃

年初至年5月,狮滘口桥改造,往返广州、石岐,在今天西区狮滘口桥位置还得多过一次渡。另一种方式,是乘坐“红星”客船。“晚上8点开船,第二天早上5点到广州,办完事后再坐夜船回中山。一趟来回要一日两夜。”除非必须在当天傍晚前赶到广州,否则很少人会选择中途要过几次渡的陆路交通。

:年新建成的中山港,成为当时中山十景之一的“新港扬帆”。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如今的中山港客运码头与国际货柜码头。摄影

一飞视觉工作室简国新

“解决中山到广州‘五渡海’问题,番(禺)中(山)公路是很关键的一条路。”李毅然说。年1月8日,番中公路动工。全长16公里,大中桥梁10座,光桥梁就有近4公里。其中,中山港大桥长约米,是当时全省最长的桥梁。年年底,番中公路全线通车,结束了中山到广州需要“五渡海”的历史。上世纪90年代的番中公路。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的中山港大桥。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12月28日,扩建完成后的中山港大桥。新桥主桥共有两座主塔,外观近似两个古典花瓶,曲线优美。摄影

谭伟健此外,年5月,横跨西江的外海大桥通车,从古镇镇往江门不再需要过渡;年、年,新环大桥和斗门大桥先后建成通车,神湾到斗门白蕉也实现无渡化。▼公路建设的“大工地”改革开放初期,中山将全市的沙土公路扩宽改建为水泥路,实现镇镇通水泥路,被广东省人民*府评为“七五”期间交通建设先进市。时间转到年,中山掀起公路建设的新高潮。:年11月12日,中山三桥、国道石岐过境线路段通车。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如今的国道、中山三桥附近一带风光,图片右上方跨河桥为中山三桥。摄影

一飞视觉工作室番中公路建设后期,打通中山南大门,接驳珠海、澳门的城桂公路开建。公路全线纵贯五桂山,大部分路段穿越山岭重丘区,筑路工程艰巨,是中山所有公路工程开挖量最大的项目。

:年的库充村山坡农田,远处山坡医院及城桂公路,图片前方的农田为现时的博爱路。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8月10日,航拍孙文纪念公园、博爱路、城桂公路附近一带风光。摄影

文智诚

年,连接国道和番中公路的南三公路开通,这条“*金走廊”彻底改变了大沙田地区的面貌。随着南头大桥、东阜大桥、*沙沥大桥和大南沙大桥通车,以前“老死难以往来”的*圃、南头、东凤、阜沙、三角、民众等镇区,变成真正的“若比邻”。

:年3月18日,建设中的大南沙特大桥,在旧大桥旁新建,连接福源路与沙港路。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7月28日,航拍大南沙大桥附近一带风光。如今新旧两座大桥并联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三角、阜沙等镇区与城区的快速联动。摄影

刘诗觉

进入21世纪,京珠高速、中江高速、广珠西线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纵横于中山大地,大大缩短了中山与周边城市的距离。在大规模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同时,中山市委市*府还制定了“建改结合,抓干(线)促支(线)”的战略,以地方公路为重点进行旧公路改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就好像是公路建设的大工地。”原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主任陈锦昌回忆说。▼

打造湾区综合交通枢纽

在公路骨架逐步完善的同时,中山的港口枢纽也进入改造期,形成公路骨架、港口枢纽相结合的水陆联运立体交通网络。

年,中山撤县立市。当时,中山最深的港口是中山港,最大仅可容纳吨级的船停泊。

年底,中山港货运码头扩建,建造吨级码头1个、吨级码头2个、吨码头4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达万吨。

如今的中山港货运码头,货物吞吐量不断提升。摄影

一飞视觉工作室

年,《中山港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以中山港为核心,中山港、小榄港、马鞍港、神湾港、*圃港“一港五区”协同发展,力争成为珠三角地区重要的集装箱转运基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小榄港区。图片由中山市档案馆提供:年4月,小榄港风光。如今的小榄港已发展成为中山北半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摄影

宋健如

为方便世界各地来往中山及珠江西岸宾客的出行,港口客运业务也得到长足发展。年2月9日,中港客运联营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同日中山-香港客运航线开通首航。

年12月,中山-香港国际机场航线开通。至年,经中山港客运码头到深圳机场、香港机场实现一小时通达。

年1月7日,历经5年建设的广珠城轨正式通车,结束中山没有铁路的历史,乘轻轨40分钟可到广州。

年1月,建成通车的广珠城轨。摄影

夏升权

随着广珠城轨先后与京广、贵广、南广等高铁衔接,中山驶入“高铁时代”。如今,许多中山市民可以坐着舒适快捷的高铁,到全国各地旅行。

年1月5日,以珠海为始发站前往贵阳北的D、前往桂林北的D和前往长沙南的G三条线路的高铁首次在中山站停靠,宣告中山正式驶入“高铁时代”。图为D次快速动车组驶入中山站,站场警察也忍不住用手机拍摄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摄影

夏升权

中山与深圳,隔珠江口相望,相距不远但陆路交通不近。现在,在马鞍岛远眺伶仃洋,连接两城的深中通道已初具雏形。深中通道建成后,两城最快可实现半小时通达。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施工栈桥横跨海面,蔚为壮观。摄影

李成清

年,中山定下“交通攻坚年”目标,以深中通道通车为窗口期,倒排广中江高速、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等重点项目和建设工期。

神涌互通立交路网,东区博爱七路、广澳高速、南外环路、广珠城轨线路交汇处风光。摄影

文智诚

交通攻坚,是打响“重振虎威”的第一战。未来五年内,中山将投入超过亿元推动交通大发展,打造大湾区西部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内联外通、综合立体、开放融合、高效衔接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策划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画刊编辑

岑健灵责编

王勇主编

谭桂华总编辑

杜丹丹图文为中山画刊、中山影像原创未经授权转载,追究法律责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