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百年中山中山古镇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此升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近年,随着乡村振兴,中山古镇镇古四村启动了三旧改造工程,东兴西路这条老旧商业街外立面在参考中山岭南建筑风格后,重新翻新,街道变宽并铺上了沥青,晚上加以灯光烘托氛围,逐渐成为“网红街”。“我们是英勇的抗日先锋队,我们是一支铁的队伍,我们不怕敌人的残暴,也不怕艰难和痛苦。喂!同志们,冲锋要在前面,退却要在后头。喂!同志们,努力战斗,为民族争自由!”古四村东兴西路68号的邓氏大宗祠,三间两进,面阔14.1米,进深27.9米,面积约平方米。这首《抗日先锋队队歌》曾在这里久久回响,激励着青年农民加入抗战队伍,为新中国成立而奋斗。在白色恐怖时期,这里是共产*地下组织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古镇镇三大革命遗址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当古镇镇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人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今,在见证着这一切的百年邓氏大宗祠,一块“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金色牌匾悬挂于祠堂入口处,祠堂内的展板,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一段红色历史和激情岁月。古镇镇古四村*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侯钊和告诉记者,革命老区古四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万元,并成为年全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对象。村里通过三旧改造,乡村振兴,村容村貌正在换新颜。其中,东兴西路一处旧电缆厂改造,腾出了大部分场所展出古镇的革命历史,预计今年7月将举办展览,讲述曹古海人民革命斗争史。

古镇战时救护队在这里成立

明朝初年,宋末忠臣邓剡的后代迁居至古镇,居住在今天古镇古四一带。年邓氏子孙为了纪念祖先,修建了眼前这座邓氏大宗祠。祠堂内的展板,泛*的旧照片,不同时期的革命事迹,向到访者讲述一段难忘的红色岁月。当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推动抗日救亡工作的广泛开展,年12月9日,广东省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成立,由县长张惠长任总队长,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任副总队长。年初,县“抗先”派出第二工作队十多人到小榄、曹古海地区(今日古镇镇。原称“曹古海”,因其由曹布、古镇、海洲三个自然村组成)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共产*员梁萌源、*国伟、雷秀群、郑雪琼等到古镇后,以邓氏祠堂和社学为驻脚点,选择了古镇的苏、邓两大姓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通过开办夜校,教唱抗日歌曲、演话剧等形式向青年农民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发动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津边里、起凤里的苏松柏、廖强、邓沾培、邓巨汉、邓爱然等,都是参加抗日宣传的活跃青年。不久,古镇各坊有百多名青年参加了战时救护队。古镇战时救护队成立大会在起凤里邓氏祠堂举行,大会选举出邓爱然为队长,邓巨汉为副队长。县第二抗先队副队长梁萌源领着队员们唱《抗日先锋队队歌》,曹步的李宝珍、李成等率领超贤剧社前来助兴演出。继而,*国伟等在战时救护队中动员一批青年参加战地救护知识学习,苏松柏、廖强、邓沾培、蔡国英、蔡午生、曾信林、林植南等进步青年都参加了。此时,驻小榄的县抗先队的郑翼之等通过关系,在小榄开办了两期抗战救护训练班,古镇、海洲、曹步都分别派人前往参加。当时日*炮击古镇,县抗先队带领着古镇救护队员奋不顾身抢救炸伤群众,受到乡民的好评。一段珍贵的采访录像,记录了古镇第一任*组织书记邓沾培老先生对那段革命历史的回忆。古镇人民的抗战热情高涨。日本人来了,古镇人民自发宣传抗日。街上到处贴满抗日标语,邓氏宗祠一堵墙上,也用一种横竖夹杂一起的写法,写上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老人家回忆,这种不按文法的抗日标语,日本人根本看不懂;但古镇人民都懂。就这样,古镇人民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斗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中共地方组织与国民*进步力量和爱国人士建立起合作关系,利用公开合法的身份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宣传,建立起一批救亡团体,有力地推动了曹古海地区的抗日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团结教育了民众,增强了民众抗战的信心,从思想上、组织上为这个地区日后发展敌后抗日斗争奠定了基础。在“白色恐怖时期”,邓氏大宗祠也成为*组织地下活动据点。

古镇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

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府成立。中国人民解放*总司令朱德颁布迅速肃清国民*反动*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的命令。同日,中国人民解放*陈赓兵团分兵进入广东,直取广州,14日,广州解放。随着整个局势的变化,中共中山三区区委划归中共中山县委管辖。11月初,中共中山县三区区委根据上级交给的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解放小榄镇的任务,立即组织本区各武装力量到古镇集结。当时在古镇集结的武装力量由三个方面组成。由张枫、吕胜率领三区中队到古镇集中。由袁世根和叶超率领中共*员袁长诚、唐协民、袁树球等及海洲自卫队共20余人;该队伍拥有机枪三挺,其中粤造机枪两挺,捷克机枪一挺,长短枪二十余支。此外一方面是由各群众性武装力量组成,包括各乡各保抽出*员、团员骨干。各路人马到邓氏大宗祠集结后,公开宣布中共中山县三区区委和中山县第三区人民*府成立,由此,升起了曹古海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共三区区委书记由张枫担任,袁世根任宣传委员,负责*府工作,吕胜任组织委员,负责武装工作;中山县第三区人民*府区长由袁世根担任,叶洪、司徒如任副区长。并同时宣布三区区中队成立,吕胜为区中队中队长,何金为中队副,袁勋任*治指导员,区中队整编成三个排,若干个班,准备迎接大*,解放小榄。在古镇集结的武装人员统一集中学习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及入城的有关*策。在受访录像中,邓沾培老人认为,古镇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邓氏祠堂升起绝非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着必然的原因。从地理位置看,这里较为中心;这里开展了许多的地下工作,群众基础好。年11月8日早上,由三区区委书记张枫、区长袁世根率领武装队伍与各乡的*、团骨干人,从古镇出发,经曹步、九洲基,浩浩荡荡开进小榄。原国民*小榄镇镇长高澄江、商会理事长卢励吾带领着旧基层的工作人员和留守小榄的国民*警察把武器摆放在四圣宫空地上,等待受降。小榄群众夹道欢迎,经过集训的部队入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饮水不能忘记挖井人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革命老区的古四村,村民通过勤劳致富,在改革开放后生活日益富裕,古四村成为了首先富裕起来的村庄,东兴西路成为古镇的镇中心和商业街区。百年大宗祠继续见证、参与着这里的时代变迁。在年后,邓氏大宗祠曾用作中山县第3区第六小学校舍(即古镇小学)。年,古镇民办中学曾于祠内为课室。-年,宗祠两侧改建、扩建课室,作为学生聚会、展览作业成绩的专用厅室。这一时期,宗祠外的东兴西路,曾经是中山通往江门及粤西的唯一省道,最早期的镇*府就设在这条路上。镇上的旧邮局、旧车站、旧供销社等均在这条路上,沿街的商铺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兴建起来,到了九十年代灯饰业发展起来,人们腰包逐渐鼓起。尽管古镇*府已向外搬迁,现在的东兴西路仍然是镇中心位置,距离镇*府、国贸等地标建筑仅几分钟车程。近年,随着乡村振兴,古四村启动了三旧改造工程,这条老旧商业街外立面在参考中山岭南建筑风格后,重新翻新,街道变宽并铺上了沥青,晚上加以灯光烘托氛围,逐渐成为“网红街”。在三旧改造过程中,当时古四村驻村“第一书记”谢韵航,在驻村后发现村民群众对这段“红色历史”已经很少主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