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走运河11城无锡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花多少钱 http://www.t52mall.com/

无锡城北运河公园,绵延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流淌到这里,呈现一个奇妙的景观:宽阔的水面上出现了一座岛屿,以这座名为黄埠墩的小岛为标志,运河分为古运河和绕城新运河两条水道,它们最终在无锡城南下甸桥重新交汇。

匡维中《运河公园沿河风光带》

在老无锡人的观念中,黄埠墩一直被视为无锡古运河的象征,康熙乾隆南巡时,在此驻跸停留。时至今日,黄埠墩上依然保留着古老的殿宇。而在黄埠墩对面,依托工业遗产惠元面粉厂建成的文化创意园区“蓉运壹号”已经建成,传统和现代,隔着运河交相辉映。

先有古运河,再有无锡城

黄埠墩南北长30米,东西宽20米,其历史几乎和大运河一样漫长:它是夫差开挖江南运河时留下的。战国末期,春申君黄歇治理无锡湖在此逗留,小小的岛屿有了“黄埠墩”这个名字。

但黄埠墩并非无锡最古老的运河遗迹,“早在公元前11世纪末,泰伯、仲雍兄弟不愿继承王位,坚持禅让,南奔至江南,定居无锡梅里一带,率领民众兴修水利,开凿泰伯渎。”无锡市原市水利局副局长、无锡水利专家徐道清说。

古运河度假区

如今,当你在无锡大运河遗产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乘船游览,船过清名桥,能看到左侧一条河流汇入运河,这就是泰伯渎。她长40余里,宽12丈,东起漕湖,西至运河。无锡文史专家、原无锡市文管办主任夏刚草研究员介绍,泰伯渎最初为农田灌溉而开凿,大片沼泽地因之变为良田,数年之间,江南地区“民人殷富”,百姓感念泰伯,用他的名字为河流命名。

中国运河的开凿,在先秦有五支,除鸿沟外,其他四支江南古运河、子胥渎、邗沟、深沟均由吴国开凿或疏浚完工。几乎与邗沟同时期,夫差开挖了江南古运河。夏刚草说,这条河从苏州经望亭、无锡,至武进,由孟河入长江,打通了吴国水军经运河北上的通道。“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后确定的遗产点。”

杜晓宏摄《古运河畔》

“先有古运河,再有无锡城。”徐道清如此形容这条黄金水道对无锡城的孕育与滋养。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8公里,她始终是无锡最重要的经济命脉,其航运、生态、文化景观等功能至今还在不断集聚凸显。年,京杭运河无锡段船舶流量达到44.64万艘,是直通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河集装箱集疏运主通道。

无锡的城市变迁史,都能在运河两岸的空间中找到相应的遗存。徐道清介绍,无锡老城独特的龟背形格局正是运河奠定的,“老城最初是在古运河与梁溪河之间萌芽,后来城区越过运河向东延展,形成了运河穿城而过的景观。”

千里运河独一环。大运河不仅在无锡穿城而过,还环城而过。现今最繁华的中山路,原是京杭大运河无锡城中段,可惜在年填平成路。运河就此分东流和西流两股环绕城区,在跨塘桥汇合。古运河再南流至下甸桥,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竣工的绕城新运河汇合。这一复杂而有趣的空间构成,塑造了无锡南北两大商贸物流历史街区---北门外的北塘大街和南门外的清名桥历史街区。

江南水弄堂,藏着百年工商文明

两岸人家尽枕水,卧听橹声欸乃,飘然远去。

年,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考察无锡从跨塘桥至清名桥1.5公里长的古运河段,认定这里是“最具原生态风貌的古运河文化绝版之地”,形容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穿行在这条狭窄悠长的水上里弄,一幅静谧闲适的江南水乡图景展现在眼前。前门上桥逛街,后门洗菜下船。倚窗晾衣养花,靠岸下棋喝茶。20米宽的河道两岸,无锡市民傍河而居,以河为生,因河设市,每一家都是“前街后河、前店后坊”的格局。每隔四五家就有砖石台阶伸入河水中,这是运河人家的生活码头。夏刚草说:“人们的生活紧密依赖运河,各种食物和生活日用品都能在船上买到。”

江南水乡与工商文明有机融合的空间构成,是无锡显著的文化特色之一。抱城而过的运河,为城乡带来无尽的商机。明清时期,无锡成为与汉口“船码头”、镇江“银码头”齐名的“布码头”。无锡米市则成为江南漕运的储运转送中心,每年进出漕粮多万石,有粮行多家,居全国四大米市之首。

上塘十里尽开店,下塘十里尽烧窑,这两句俗语生动形容无锡南门外大运河两岸的繁荣商业。在清名桥历史街区古运河东岸的大窑路,记者看到,这里保存着大量古代窑址。由于靠近运河,交通运输便利,从明洪武年间开始,这里形成了庞大的窑址群,最多时达座砖窑,为明清皇家烧制包括铺地金砖在内的御用建材,更多的是为普通百姓家烧制砖瓦。“半个无锡城是这里烧出来的。”夏刚草介绍,依托旧日的窑业公所和老窑址,建起了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全面展示大运河边曾兴盛数百年的无锡窑业。

清光绪二十一年(),无锡第一家近代工厂--业勤纱厂在运河边出现。从此,民族工商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在大运河边、梁溪河畔建成,过尽千帆的古运河两岸烟囱林立,汽笛长鸣,古老的农耕文明开始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

无锡文史专家、原无锡市档案局局长汤可可介绍,无锡的第一家纺织厂业勤纱厂、第一家面粉厂茂新面粉厂、第一家缫丝厂裕昌丝厂都紧邻运河而建。无锡六大民族资本集团荣家、杨家、周家、薛家、唐蔡家、唐程家也无一例外地将自己的厂房、仓库、烟囱、水塔、居所布局在运河边,运河直接带动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无锡注重对运河沿岸工业遗产进行结构调整与合理利用”,夏刚草介绍,无锡保留完整的近代民族工商业遗产有42处之多,相当一部分已建成博物馆或作为名人故居对外开放。记者在清名桥历史街区看到,运河西岸的永泰丝厂旧址上,已建为中国丝业博物馆。地处古运河和梁溪河交汇处的荣氏兄弟茂新面粉厂,则变身“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参观者络绎不绝。

当年“米码头”,今成创意智慧中心

在采访中,记者强烈感受到,当年依托运河发展繁荣起来的米码头、布码头,如今创意、智慧产业勃发,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走得更远,与世界联通,和创意碰撞。

在无锡运河岸边,一个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华莱坞”正悄然崛起。这里已聚集了国内外多家知名影视制作企业,《星球大战》、《碟中谍》、《捉妖记》、《魔兽》、《变形金刚》等大片、名剧,都曾在这里拍摄和制作。

“华莱坞”的崛起,得益于无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年太湖蓝藻暴发,无锡市委市毅然决定搬迁当时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在原址建设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实现了从制造业到创意产业的华丽转身。

以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为核心的华莱坞,开创了“中国电影工业3.0时代”。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党总支书记杨承宗介绍,除拥有水下特效棚、国际标准棚、1.2万平米超大影棚等15座专业影棚外,园区的虚拟拍摄、3D拍摄等技术,能满足大型高科技影片的拍摄需求。每年有近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摄制作,园区已形成50亿元的年产值规模。

这座运河城市更大的梦想,是向智慧产业进军,通过构筑世界级物联网博览会平台,让物联网人才、资本、技术要素在无锡集聚。9月,无锡即将迎来第三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采访时,记者已强烈感受到了物联网的气息。

无锡市经信委主任周文栋介绍,作为全国智慧城市排名第一的城市,截至目前,无锡已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物联网研发项目0多个,物联网专利申请量近万件,由无锡牵头或参与制订的物联网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41项,均列全国前列。

在人文艺术客厅“运河外滩”,记者见证了运河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这里是京杭大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前身为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开源机器厂”。绯红的墙砖、陈旧的厂房建筑,保留了历史信息,从老厂房里延伸出来的现代建筑则是美术馆。“运河外滩通过新老建筑的交相辉映,实现商业、文化的融合发展,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无锡市万科商业地产运营有限公司推广部负责人白云说。

加入民间力量,“聚宝盆”要变“万花筒”

“在大运河保护中,无锡始终是一个埋头苦干、有踏实成效的城市。”古建专家罗哲文这样评价无锡。

事实上,在无锡的大运河保护和传承中,集聚了政府、企业、民间等各方力量。

作为拥有大运河最美一段的城市,无锡市一直高度重视运河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梁溪区坐拥自黄埠墩至清名桥最精彩繁华的6.6公里运河,“在无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梁溪区有当好‘排头兵’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无锡市市委副书记、梁溪区区委书记徐劼表示,梁溪区一方面结合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更新,推进运河沿线历史遗存修复工程,将运河文化的“聚宝盆”转变为活化利用的“万花筒”。另一方面,重点打造“惠山古镇-接官亭弄、崇安寺-小娄巷、南禅寺-清名桥”三大文商旅融合片区。

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大运河文化专业权威网站,9年“诞生”于运河边的“中国运河网”不仅将大运河沿线的历史、生态、建设等各类信息一网打尽,还集聚了包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内的顾问团队,组织了多次全国性的运河城市高峰论坛,举办各类行走大运河的文化活动,为大运河申遗作出贡献。搭建这一平台的是民营企业无锡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让世界了解大运河,让大运河走向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参与到大运河保护中来。”董事长应晓萍透露,他们将尝试把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对大运河航道、人文、文物等进行实时监测。“民间力量动起来,大运河文化才能活起来。”

无锡一位花甲老人则是守护运河文化的实践者。并不富裕的许伟达前后花费15万元,在运河畔依照历史记载复原了文物“接官亭”。“它只是无锡历史年轮中一个小小的部分,但这座亭子是历史和运河文化的延续,值得我们一起来守护。”许伟达说。

“我们用运河这条‘项链’,串起无锡历史和当下的‘珍珠’,让今天的无锡在运河岸边更加熠熠生辉!”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说。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陈洁于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