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浦江。隶属金华八婺之一,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北部。越中盆地山谷间,风景如画,历代名人辈出,素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之称。一起来这里感受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情,秀美壮丽的青山绿水。细数那些散落在浦江深山里的绝美8处古村古镇。1新光村新光古村又称灵岩古庄园,位于金华浦江的西北山区虞宅乡。新光古村四面环山,东为水口,曰狮象蹲守,南有元宝山,西有马岭,北有茜水。古村按照阴阳太极而建,以S形状的茜水为界,古村与朱氏宗祠刚好对分在阴阳两极上。古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两百六十余年历史。窗门窗花做工都很精细。新光古村原有大屋二十五幢,由于种种原因仅存十六幢。现存的十六幢,有一百三十余间房屋约一万平方米,廿九间里、润德堂、敦睦堂、启明居、长庚居、儒丰居等等,极富文化气息。在众多古民居中最大的便属廿九间里了,台门上镶嵌砖雕“北极呈祥”,另有两个小台门各有特色,其中南面设了一个“水门”,以镇住火龙而消灾。这些老宅居住的大多是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写写字、画画话,有些是在庭院里种种花,居然浦江是一个诗画之乡,很有文雅气,以前也有重耕读的传统。这面墙上写着的是《春江花月夜》2嵩溪村嵩溪村位于广阔平坦的谷地中,从鸡冠岩的嵩溪流出两条小溪从村庄蜿蜒而过,因此命名为“嵩溪村”。村落里溪水澄碧,小桥林立,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这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村庄内有间古建筑、余户居民、余人口,实实在在一座藏在深山的世外桃源,名闻遐迩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落。以溪冠名的溪畔村落很多,但有着明暗相交溪流的村子却几乎未曾见过。村落小道中行走,旧时石砌古宅一侧,沉于路下,溪流穿过屋下的石拱桥洞,潺潺流动。将普通村居前的沟渠,转化为宽大的暗溪,嵩溪村民的创造力与格局无可比拟。溪上建桥,桥上筑屋,从上游至下游,历数据说有七百多米的暗溪桥梁。整个村落居于明溪一侧,暗溪之上,明暗清溪缠绕,石板古屋交错,连贯成最优雅舒适的一体。当地以石灰为盛,据说自宋代起便已有古人开采。似乎与村落纯净有关,石灰石上也可见一斑,几乎全然不含杂质,烧化为石灰后,洁白,坚硬,为周边之最。上千年的古村采石时光,在清末民国期间抵达鼎盛。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千担货物进,万担石灰出。沉淀下来的,是那富饶的时光痕迹。铺绕全村的宽敞石板路,随处可见的古老大宅,如今风采依然。嵩溪古村落里宗祠林立,徐氏、邵氏等宗族祠堂,寄托着后辈对祖辈的虔诚敬仰。村落中偌大广场一侧,有修缮一新的四教堂。四教两字,出自《论语·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民众对教育重视的程度,可见一斑。虽然处处闲适之风,但丝毫不忘文教本色。自古以来重教之风,让嵩溪满地文风兴盛。清初便有嵩溪诗社,而后书画、诗文知名者代出不穷。如今古村新兴,行走在整齐一致砌筑的石墙巷弄里,不时就遇见写生基地、咖啡馆、创意社等。3郑宅郑宅位于浙江浦江县城东10多公里。年前,居住在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村民立下“子孙出仕,有以脏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的家规,历宋、元、明三代,长达多年,出仕位官吏,无一贪赃枉法,无不勤*廉*。浦江郑氏家族如此义居,屡受朝廷旌表。明洪武十八年(年)太祖朱元璋赐封其为“江南第一家”。“一门尚义,九世同居”。九座牌坊矗立在古镇入口,在全国都实属罕见。作为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家族,“家”是一个核心活动中心,首先要突出一个“家”,郑宅的这个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而是“江南第一家”,这是它的灵*。牌坊群的第一坊,就叫“江南第一家”。“江南第一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郑氏家族从南宋开始同居,到明初已经几百年没有分家,几千人同财共食,和睦相处。当时,郑氏义门的孝义闻名天下,为了表彰义门代代相传的孝义家风,朱元璋在洪武18年(公元年)亲赐“江南第一家”予以旌表。第二座牌坊叫“孝义门”。郑宅原叫仁义里,后来因为郑氏家族的孝义家风被历朝所推崇,许多感人的孝义事迹也常被乡民传颂,又经常被朝廷表彰,就改成了孝义门,后来连村名也叫作孝义门了。第四座牌坊叫“有序”。因为郑氏义门把“有序”和“师俭”当作了治家的两大支柱。“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郑氏义祠堂专门设立了一个有序堂,制定了条家规,用相关内容来教育子孙。所以使得郑氏义门有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家庭秩序,正是这些严格的秩序引领了郑氏义门一代一代走出了辉煌。九座牌坊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各不相同,有砖木混合结构的,有木结构的,有石雕的,有砖雕砌的。自牌坊群落成后,“江南第一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大大提高,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前来参观游览。《郑氏规范》虽然是郑氏的家训,延续的是郑家的家风,但包含的生活态度、道德修养、学识涵养,仍然适用于现代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在注重家族文化的江南地区,家训就是人们的信仰,是道德标准,更是法律一般悬挂在人们心中的处世准则。4前吴村前吴,地处浦江县西部山区。村子前临通济水库,背倚广明青峰,人杰地灵,可见一斑。昼夜温差,使得通济湖的水汽升腾,青山掩映其中,多了缥缈的意境。建筑物是山水画卷中最精巧的一笔。▲青山绿树和粉墙黛瓦,是如此的清新秀丽。鳞次栉比的标签样的瓦片下,檐头滴水上隐约布满青苔。前吴村的民居,不论新旧,都有一种超凡脱世的感觉,秀美得仿佛不像人间。前吴村没有像别的村落特意寻找乡村特色,通济湖已经是它最完美的底色。沿湖滨建造的慢生活区,有可以凭栏独立的露台,也有可以漫步的红色步道。5马岭脚村从浦江县城出发,一路向西,沿茜溪而上,古村落、游步道、踩水车和青山绿水随处可见,一派诗意乡村风光。行至海拔忽高处,一片*泥房入目来,这就到了马岭脚村。泥墙黛瓦石板路,千年古树绿新芽,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深山之中的寂静山村,还是记忆中外婆家的模样。曾经的马岭脚村是个封闭且清贫的小山村,有着一个不怎么好的名声。老百姓们都说:“好女不嫁马岭男,要住不住马岭脚。”直到餐饮界传奇人物----“外婆家”的老板吴国平来到这里。踏遍悠山险川,唯有这个小山村,留住了他的人,更拴住了他的心,来了,就不舍得离开了。于是大手一挥万,租下了整个村子。设计师来了一波又一波,设计稿出了一版又一版,吴国平有些焦急:“设计的速度跟不上房子倒下的速度。”他坚持野马岭要保留*泥房外观,但室内用现代设计方法,把空间划分得更合理、更加符合日常生活需求。从年这三年里,作为撬动乡村发展的一个支点,“民宿”出现井喷式增长。面对各方好奇的“野马岭可以开业了吗”的提问,吴国平总是笑着回答:“不急,这里的时间要走得慢点。”二十一个房间,他要一个个试住。因为每个房间的大小、结构都不一样,他要提出建议继续提升,还要写好优缺点,住客就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挑选。在如今马岭脚村民集聚的“新村”,已经开出4个农庄和22家农家乐,每家一年的营业收入有四五万元。“只要不是为了短期利益的掠夺性破坏,良性的商业是可以反哺村民的。”吴国平说。这是对乡村最温柔的情怀。乡村已经站在了风口,它需要市场来推动,有这种情怀在,村宿的根一定会扎得很深,在风雨中岿然不动。6田后蓬田后蓬村距义乌有50多公里,西北方向。田后蓬村的四十多户人家,讲一口地道的南京话。据说是清朝时期,一位朱姓的王爷为了躲避清廷的追杀,带着朱元璋的龙椅从南京逃到了现在的浦江县大畈乡,定居下来。因为远离尘世,这里还保存着多年前南京地区的风俗。田后蓬最出名的是田后蓬民宿,最美的风景也是这里的人们。面对游客的涌入,村民们和民宿主人始终保持节制和友善,或许是大山的坚毅,溪水的透澈,已经融汇到他们骨子里了。7登高村登高村隶属仙华街道,地处国家AAAA景区仙华山境内,因村子“山下不可见,登高才可见”而得名。登高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秀美自然风光,更承载着许多古老而神秘的文化。历史中的登高村光辉灿烂,可谓"手持神笔,沾着仙气”。罕见的七进古宗祠建筑,神笔马良故事发源地、笔架山、仙女峰以及神秘的万古图腾,无不彰显着登高村的独特魅力,现在村中依然在使用的古自来水道,更显示村民的古老智慧。秋后制作农副产品的时节,晴朗的天气里,村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晾晒土特产的农家,村民碰到游客都很热情,我们中午没有吃饭,正好品尝了他们推荐的米皮,包着咸菜蘸着酱油,没有吃过的朋友可以尝一下,5元一张的面皮午餐就吃饱了。大宋皇室后裔,赵氏家族宗祠。这处村中面积不小的古宗祠建筑,向人们诉说着这里的古老历史。登高村西北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仙华山,以“奇、险、旷、幽”称誉江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顶之上的登高村,只要你来,就一定会感受登高望远的壮志豪情。8礼张村礼张村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该村书画人才辈出,是浦江“中国书画之乡”的发祥地,有“书画第一村”之称。礼张村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干净,沿着村子往前走,房屋在绿树掩映下,传递出时代质感,透出文化气息。村中有凭借自然生态和文化特色建造的书画文化公园,沿着村西的台阶拾级而上有一凉亭,名曰“超然亭”。从山上俯视,近处是绿茵茵的山、清粼粼的水;远处,山在云雾的素裹里显露出浓浓淡淡、若有若无的羞涩。纯净幽深的泉溪静静地流淌着,让人不禁有泼墨写意的冲动。古祠堂、古戏台、古井、幽幽的鹅卵巷道、百年银杏树、桃花林、白墙小院、“踩着石头过溪”的原始风情,以及春天百花烂漫、夏天溪水沁凉、秋天银杏金*、冬天古樟瑟瑟的田园秀色…这些都是礼张村的田园符号,如一颗颗精致的珍珠,串起了礼张村幽静、安宁和如诗如画的田园美景。古村记独立整理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