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远东第一国际大都市,近W人生活于此的超级大城,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
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上海“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五大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新春伊始就展现出了“牛精神”。
年10月,《求是》杂志刊发最高层重磅文章:
“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
这才是上海“五大新城”,横空出世的深层背景!
新城发力,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新城“新”在哪里?怎么建?未来将扮演何种角色?事关“大上海”的新格局和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图景。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五大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现在的五大新城,城市功能还是不完备的。有的没有高铁站点,有的缺乏优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上海新一轮的新城建设,就是要改变新城的这种从属地位,跳出上海市域‘中心城+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
根据规划,至年,五大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年,五大新城各集聚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五大新城那个发展潜力最大呢?
好不好先看产业分布。我们可以通过下图对五大新城的产业分布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从上海以往的发展史来看,每一个CBD的产生都离不开所处时代里某个行业的集中飞速发展。就像金融于陆家嘴,IT于张江。如果下一轮的技术革新将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爆发,那承载它们的版块无疑会获得飞速的生长。五大新城之松江新城
松江新城要锚定智能制造装备,依托现有重点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高端能源装备、智能硬件等领域,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应用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
未来松江新城要形成“一廊两核”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廊”是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提升九科绿洲(临港松江科技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产城融合能级。
“两核”当中,一是“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建设集综合交通、科技影都、现代商务、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功能区;二是“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推动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强化G60科创走廊大学科技园创新策源功能,深化大学城与广富林人文资源、方松行*资源、中山国际生态商务资源优势互补。
五大新城之青浦新城
目标是要把青浦新城打造成一座富有区域竞争力、全球吸引力和时代生命力,既古典又时尚、既精致又大气、既繁华又优雅的具有典型江南文化特征的现代化新城。
依托进博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等国家级战略平台,积极打造开放和创新、交通和物流、贸易和金融、信息和文化“八大枢纽功能”,全面打开对内对外开放两大扇面,成为集聚配置长三角乃至全球资源的功能高地和枢纽城市。未来,“上海之门、国际枢纽”将是青浦崭露头角的全新品牌。
贯彻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最新理念,全面推进产业、生活和治理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发展上,依托上海东西发展轴上数字信息产业集聚的优势,沿G50高速打造一条“长三角数字干线”,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的联动,向西加强与长三角沿线城市的对接,中间加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新城和一体化示范区的串联,力争形成一条万亿级的数字经济发展带。青浦新城将联动北斗创新基地、市西软件信息园、中国移动长三角一体化5G生态谷、人工智能产业园、西岑科创中心等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等数字产业,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枢纽等新技术的应用。
“十四五”期间,青浦新城将推进一批重大的标志性、功能性、示范性项目,计划总投资亿元,涵盖公共服务、市*基础设施、新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领域。近期将重点推进十大工程。
五大新城之奉贤新城
奉贤新城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要求,立足“新片区西部门户、南上海城市中心、长三角活力新城”定位,找准奉贤新城之“新”,“围棋式”布局、“动车式”推进,打造更多增长点、新亮点、爆发点,形成新空间、新名片、新超越。
作为百万人口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首先要功能完备,与中心城区、长三角城市群功能互补、相互赋能。打造独立的产业生态圈,探索“商务+居住”新模式,在产城融合中实现职住平衡,工作生活“零通勤”“零切换”。“双水源”“双电源”“双气源”,打响韧性城市品牌。
功能目标:
1、创新之城。提升创新浓度、厚度、高度,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于上海新城前列。
2、公园之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城市生态绿核,凸显江海连景特色。
3、数字之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和数字*府。
4、消费之城。打造世界化妆品之都,以消费经济提升奉贤新城的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
5、文化创意之都。建成“文化新地标、演艺新殿堂”,塑造江河韵、贤美风、未来感齐鸣的艺术之都。
1、打造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的人民城市。绣出城市“微空间”“微基建”“微功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甜甜圈城市”。引进上海中学国际部、世外学校、中福会幼儿园等,打造未来教育新高地。依托国妇婴、医院、医院奉贤院区等,打造亚洲妇幼医学新中心。
2、建设青年国际社区。举办东方美谷国际化妆品大会、世界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顶级论坛、赛事、会展、演出,打响“北有F1、南有汽摩赛”的国际品牌。完整呈现“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的城市意象,绘就“百里运河、千年古镇、一川烟雨、万家灯火”的新江南水乡景致,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让更多国际元素在新城汇聚流动。
3、坚持“生态+”“+生态”,探索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新路,把美丽乡村作为新型城市的标配,打造“三园一总部”升级版,建设国际生态商务区,造就总部经济的成长地、创意文化的集聚地、诗意人生的栖息地。建设公园城市先行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把绿色公共空间留给群众,把更高的生活品质带给群众。
4、融入上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打造3平方公里的“数字江海”,投资亿元,形成产城融合的未来产业社区样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做强“美谷美购”,首店、首发、首秀,成为网红打卡地。
五大新城之嘉定新城
战略定位上,发挥沪宁发展轴上的枢纽节点作用,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年初步具备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地位,到年基本建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科技创新高地、智慧交通高地、融合发展高地、人文教化高地,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上海新城样板。
主要目标上,奋力在“比学赶超”中加快新一轮建设。一是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以打造“国际汽车智慧城”和长三角新能源智能汽车“硅谷”为契机,构建以汽车“新四化”、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等千亿级产业和在线新经济为引领的新动能体系,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五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到年,嘉定区GDP规模达到0亿元;嘉定新城产业总产出达到万亿级规模。
二是科创策源功能凸显。依托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推进院地合作、校地合作两个千亿级科技园建设,打造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到年,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增加值比重保持在5%以上。
三是交通枢纽功能确立。争创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开展国家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先行先试,成为长三角智慧交通最佳实践区和示范体验区。到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盖率达到%,实现30分钟可达中心城、40分钟可达相邻新城、45分钟可达近沪城市。
四是公共服务品质优化。推动一批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建成运营,建成一批高品质公共空间,举办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文体赛事和节庆活动,成为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到年,嘉定新城普惠性托育点覆盖率达到90%,社区综合服务圈覆盖率达到%。
五是生态环境全龄友好。率先建成“公园城市”“低碳城市”“韧性城市”“无废城市”。到年,新城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到8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以上。
立足打通长三角一体化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链接通道,进一步优化嘉定新城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实施“北拓西联”扩区计划:向北,拓展至嘉定工业区北区,规划面积扩大至.5平方公里;向西,联动安亭枢纽,形成2.2平方公里的交通枢纽功能联动区,整体构建“一核一枢纽、两轴四片区”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一核”即嘉定新城核心区,聚焦远香湖中央活动区,全面提升研发总部、公共服务、智慧治理、生态休闲等综合功能,打造新城“智核中心”。
“一枢纽”即安亭枢纽,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为核心,打造站城一体化、辐射长三角的综合交通枢纽;
“两轴”即沪宁发展轴和沿江发展轴,是嘉定新城发展辐射的主要方向;
“四片区”即马东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科技城自主创新产业承载区、全球著名体育城市重要承载区和老城风貌区。
医疗上,深入推进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医院北部院区整合医院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引入高水平、国际化的医疗资源,构建整合型、高品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依托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首个全球5G智慧交通示范区等城市数字化服务平台,塑造长三角“独一份”的无人驾驶、智能出行等城市服务功能。持续承办F1国际大赛,推动F1电竞中国冠*赛落地。
在城市色彩、城市家具、建筑第五立面等关键细节上精雕细琢,点亮嘉定新城“地平线”和“天际线”。
建设一批高品质、特色化的国际社区、创业社区和高端商品住宅,增强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力。
集聚高素质人才,用足用好市级部门有关优化新城人才落户和居住相关*策,对引进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教育卫生领域的领*人才,给予不低于万元的生活补贴,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打造无缝衔接长三角的交通枢纽网络。打造安亭枢纽,推动形成集国铁、市域铁、轨道交通、中运量客运、长途客运和常规公交于一体上海西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提高嘉定北枢纽周边TOD开发强度,努力建设成为集轨道交通、公交换乘、居住休闲、娱乐消费为一体的枢纽节点。构建快速畅达的内外路网体系和立体多元的公共交通体系。
五大新城之南汇新城
南汇新城作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主城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是临港新片区建设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行动方案》注重回答好南汇新城“新”在哪里、“特”在何处的命题。
一是突出开放性和国际化:南汇新城承担着重要的国家战略,将充分发挥“空港海港自由港”的区位和制度优势,运用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实施高水平全方位开放和深层次改革系统集成,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充分体现“国际风”,在规划设计、城市功能、产业发展、风貌管控、基础设施、公共配套、人文交流等诸多方面吸引国际优质资源参与。
二是突出未来感:发挥南汇新城“滩涂造城、平地兴产”的特点,利用广阔的开发空间,加快建设智慧互联的数字城市、色彩缤纷的公园城市、生态韧性的海绵城市、综合利用的无废城市、绿色环保的低碳城市、集约高效的立体城市。
三是突出滨海城市风貌塑造:发挥南汇新城“滴水成湖、向海而生”的临海拥湖优势,加强城市风貌设计和重点区域风貌管控,塑造“世界海岸、未来之城”的大文化品牌,打造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滨海新城、文化新城。
关于发展目标:到年,南汇新城将初步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核心承载区,初步建成“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链接全球、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初步建成令人向往的“东海明珠”和新城建设的标杆典范。
具体表现为“三高地五新城”,即建设“高水平开放高地、集成改革创新高地、高能级产业高地、生态新城、数字新城、宜居新城、文化新城和滨海新城”。
具体指标上围绕“发展规模、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了24个核心发展指标。比如,“工业总产值”从年的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速在2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平均增速达50%;“中运量公交线路建设总里程”达到50公里;“生态空间比例”达到55%。
建设目标指标表
关于空间布局
依据“轴向带动格局、大疏大密、有机生长”的空间组织模式,南汇新城规划形成“一核一带四区”的空间结构。
南汇新城空间结构规划图
“一核”,即滴水湖核心。打造具有人口高度集聚、空间多元复合、海湖特色鲜明、城市核心功能完备的城市核心区。围绕新型贸易、跨境金融、总部经济、研发孵化和航运服务等功能,营造世界级商业商务环境。
“一带”,即沿海发展带。依托两港大道、两港快线等沿海大交通走廊,强化交通快速通达与经济联动功能,串联滴水湖核心和“四区”,促进要素资源高效流通,加快“一核”和“四区”全面融入上海城市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国际市场,形成产城融合和开放创新的发展格局。
“四区”,即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芦潮港区域)、前沿科技产业区、综合产业区、新兴产业区。
关于主要举措
“十四五”期间全力实施“十大赋能计划”,包括45条具体措施和20项重大项目,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1
开放创新引领计划
全面完成《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主要任务,探索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由化便利化*策制度体系。探索在投资准入、货物与服务贸易、金融开放、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加大风险压力测试,率先实现突破。积极探索特殊税制安排,把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打造成最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自由港。增强创新策源和国际创新协同能力,积极布局顶尖科学家国际联合实验室。到年,建设10个以上顶尖科学家实验室和30家开放型产业创新平台,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行业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各2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达到0家。
2
前沿科技产业攻坚计划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氢能产业和绿色再制造产业。聚焦“东方芯港”“生命蓝湾”“信息飞鱼”“海洋创新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形成集成电路、智能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装备制造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百亿级产业集群。
3
现代高端服务业培育计划
以“五型经济”为核心,先行先试金融开放及跨境资金自由流通的制度创新,重点发展跨境金融、离岸金融、科创金融、金融科技等产业,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国际化、高能级金融要素平台,加快建设“滴水湖金融湾”,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的新地标。实施“总部激励计划”,集聚各类总部机构超过50家。提升航运服务能级,发展离岸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聚焦“信息飞鱼”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岛,探索建立高效安全的跨境数据流动体系,着力打造国际数据港。
4
人才全方位导入计划
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和“一十百千万”职工技能登高计划,支持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强化青年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初步建成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到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不少于名,培养10万名以上具有初级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产业工人,集聚30家以上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力争年均导入人口达8-10万人。
5
综合交通提升计划
围绕“15、30、60、90”对外综合交通发展体系目标,推动一批对外通道项目建设,打造对外交通枢纽节点。完善内部交通体系建设,推动新元南路、X2路等一批主次干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运量示范线建设和运营,加快完善静态交通,扩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十四五”期间,新改建骨干道路总里程不少于公里。
6
公共配套完善计划
上海中学东校高中部、华师大二附中临港校区、临港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用。医院临港院区改扩建及医疗中心建设,到年,全科医生数达到0.45人/千人。商业设施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上海天文馆、冰雪之星等城市功能性项目。到年,年接待旅游量达到万人次,新增规划住房建筑总量约万平方米。打造国际数字生活样板间,建设不少于10个示范性数字生活社区。
7
生态环境秀美计划
加快城市公园提质改造,到年,人均公园绿地不低于17平方米,美丽街区覆盖率不低于45%,建设绿道总长度不低于公里,规划公园绿地实施率不少于50%。全面深化海绵城市建设,城镇化地区35%左右区域达到3-5年一遇排水能力。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建设,到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50%。
8
文化软实力塑造计划
规划建设地区级图书馆、剧场等文化设施项目,试点跨境艺术品保税交易,拓展创意文化、文物艺术品交易等创新业态。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大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代表性项目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9
城市治理提效计划
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数字化转型,引进优质公共服务机构。提升“一网统管”精细化治理水平,重点建设不少于30个数字化城市治理应用场景。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区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探索建立安全生产实训基地和体验中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10
营商环境优化计划
加大“放管服”改革,实现全链条“极速审批”,全过程“极准监管”,全覆盖“极优服务”,成为国内审批最精简、监管最精准、服务最高效的“放管服”改革先行区。深化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落实“证照分离”“一业一证”各项改革任务,探索“证照联办”改革试点。全面推行跨领域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设立“窗口事务官”,全面提高审批事项窗口办结比例,建立完善公平竞争审查联席会议运行机制,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当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已经上报国务院待批。今年以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已经举行了3场项目签约仪式(15个生物医药项目、20个航运物流及保税相关产业项目、12个城市功能性项目,总投资约亿元),5场项目集中开工(10个产业项目、5个生态水务水利项目、6个“科创总部湾”项目、10个生态绿林项目和9个城市建设项目,总投资超亿元)。
结语: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结合五大新城地理位置,规划,发展方向等多方因素,小编最看好嘉定新城、临港新城。
青浦本区产业相对较弱,两头一个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边是虹桥商务区,中心的青浦中央商务区没什么亮点,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松江的两头,一边是G60临港松江科技城,一边是松江南站枢纽,因此可以集中精力搞松江新城、松江大学城,可惜松江开发的比较早,核心区已经没有什么土地了,新建的12号线西延也不经过核心区。
奉贤经济实力一般,东方美谷的产业还是弱了点,好在环境不错,5/15双轨,格致和奉中带来的学校资源也好,小而美。
而嘉定新城跟临港新城就不一样了
嘉定经济基础好,产业强势,之前嘉定新城核心区开发速度较慢,到现在反而成了一种优势,空地还剩很多,通过修改规划,容积率大幅提升后未来可期。而且嘉定很会来事,短期内引入了交附嘉定、宋校、上实等学区概念,奥莱也来了,加上14西延、嘉闵线,补全交通短板。
临港就不用说了,产业、交通都是国家级的,米的地标也是五大新城里最高的,上师大建平华二明珠,学区也是要多少有多少,所以房价也拉升的很快。
关于更多相关信息,有兴趣了解的大咖们,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