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打造性价比最高城市的中山路径
TUhjnbcbe - 2023/2/5 22:46:00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pj/

8月18日,中国共产*中山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很明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关于横琴前海开发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

“双区驱动”之后,大湾区城市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面对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协同发展这个命题,珠三角各市近期陆续召开市委全会定方向、找路子。中山在这次全会上,提出了一个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却有新的内涵。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作为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的重要抓手,中山这次的指向很明确,就是要打造大湾区“性价比最高”城市。

或许有人要问:中山凭什么?

过去几年,提及大湾区城市的发展潜力,中山往往是被忽视那个:没有企业巨头、创新不够突出、发展腹地有限等。但中山近年来所表现出的调整、改革和发展势头,已经证明这种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速强势回归,到七大产业平台的全面部署,再到行*区划调整的强力推进,这座城市步步为营,一个新时期再崛起的故事已经起了个开头。

中山不会失去湾区时代的大舞台。在新赛道上,中山选择了“全能选手”而非“单打冠*”的道路,这是一个长跑型选手的打法。

而长跑型选手的特征,就是蓄势、蓄能、寻找机会发力。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

辛丑年开局,中山吸引外界的第一个重磅消息,是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

年4月26日,中山市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中山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5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全省第一——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3.1%。

这个态势一直延续到今年上半年:根据7月30日中山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6月中山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同比增长16.4%,排名全省第三。

尽管此刻言胜过早,但从中山近一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有几个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比如,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一季度,这一增幅达57.1%;到第二季度回到7.6%,但同期两年平均增长也高达53.0%。

又如,工业投资始终保持较高增速。今年第一季度,中山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7.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到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占总投资比重已经提高到了21.1%——这也是多年来首次超过20%,两年平均增长46.8%。

再如,全市的市场活力不减。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山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户,平均每天新登记户,涉及注册资本(金).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23%和.86%。

种种迹象表明,中山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速等指标发生积极变化。这些数据也表明,中山勠力改革第一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稳基础。

年11月8日,中山召开了一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彼时,中山刚公布当年三季度经济数据:GDP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6%,其中工业投资增速-31.4%。

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到一个转折点,中山必须直面挑战了。

当时,履新中山不久的市委书记赖泽华在会上开宗明义:要清醒认识中山发展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深入分析历史和客观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题公式。以“突出重点、集中火力”为导向,这次会议提出“三个问题”:

用好存量、争取增量,破解“地从哪里来”。

主动谋划、强化融资,破解“钱从哪里来”。

激发担当、苦干实干,破解“干劲从哪里来”。

从三个维度来回答中山如何加强统筹力度、做好资源调配、提振干事创业氛围的问题,这个会议不仅对内提出了破解难题的思路,更向外界传递了决心改革的迫切感: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中山要成为“东承”“西接”的交通枢纽,就必须打造和提升能够承接资源外溢、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和能力。

一年多过去,在最近召开的一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山提出了四个问题:

重大产业平台怎么推?要打破条条框框,把重点放在连片产业用地整备上。

重大产业项目怎么招?要强化招商“一盘棋”,推动市镇两级形成合力。

重点优质项目怎么落?要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办。

企业做大做强怎么帮?要全力推进“稳企安商年”建设,落实企业代表制度,以实际行动惠企、以真心真情留企。

从回答“三个问题”到破解“四个问题”,中山在这几年切实推动了一些改变。比如,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投资方面,投入金额达到近年来新高;在制度创新方面,降成本、提速度的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一直在推进,开办企业、项目落地速度越来越快,像“拿地即动工”等新探索,中山也出现了案例。

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中山进入了刀刃向内的最难关:破难题。

近日,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康晟生物”)宣布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

有人说,这将是康方生物创业故事的又一个版本。

9年前的3月28日,中山市博览中心。

场内,一年一度的中山“3·28”洽谈会如期举行。当时,当意气风发的康方生物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博士夏瑜站在台上签约时,或许许多人想象不到,这家由4名海归博士组团创业的公司,未来会成为中山健康医药产业的明星企业:

两年后,康方生物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跻身抗体研究领域的翘楚,先后获得20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项目立项。

成立的第三年,拿下20多个专利。

第八年,在港交所上市。

今年8月,康方生物与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创新抗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安尼可(通用化学名: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款获批上市的创新抗PD-1单克隆抗体药物。

康方生物的创业故事,是国内外资源向大湾区集聚的一个缩影。在珠江口,通过“硬联通”和“软连通”两大渠道,珠三角经济带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和货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流转,区域竞合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改写城市格局。出生于佛山、成长于香港、求学于美国、落脚于中山——康晟生物创始人潘洪辉的人生轨迹,就是一个“湾区人”的体现。

我们留意到,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国家级平台、高端资源看到了中山在大湾区的价值。

年5月26日,中山火炬区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活动仪式: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下称“大湾区研究院”)揭牌。

为什么说它特殊?

作为公益性检验检测检疫中央研究机构,中国检科院是国内检验检测检疫应用研究水平的旗帜。一个检验检测检疫领域的“国家队”,把在大湾区的布局放在火炬区,如此量级的“重兵”部署,对中山乃至大湾区来说都不是一件小事。

对岸,深圳与中山的互动也越来越密切。比如深业集团在翠亨新区所打造的湾区未来科技城,有望成为中山市高新产业培育集聚的标杆式园区,成为中、深两地合作的示范园区;如今,与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协同发展给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打开了更多可能性。面对新的可能,中山迎来下一个命题:稳基础、破难题之后,接下来“怎么干”?

摊开地图,如果在伶仃洋上架上深中通道,我们会发现中山是唯一一个直接在陆路上和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相邻的城市。

从这个意义上说,省委所赋予中山的“三个定位”中,“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支撑点”这个角色也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某种程度决定了中山将受到两个合作区最直接、最强烈的辐射——走好这步棋,不仅关系到中山的未来,也关系到珠江两岸在新时期的融合发展。

从这次全会释放的信号来看,中山已经有了思路和理念,这就是文中开头所提到的“全能型”打法——比综合素质,比整体环境。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山确实有基础和优势:

作为改革开放之初崛起的“广东四小虎”之一,中山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全市拥有近4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形成了以灯饰光源、红木家具、游戏游艺、五金锁具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从指甲钳到装备制造,都能够在中山找到产业链,这是中山的产业竞争力;环珠江口,中山房价洼地优势、不断提速的行*审批改革,是中山的宜商竞争力;放眼大湾区,位于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地理位置、大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是中山的区位竞争力;“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以及粤港澳合作平台的不断搭建,是中山的开放竞争力;咸淡水文化交汇,近现代以来留下的人文财富,是中山的文化竞争力;首批联合国人居奖、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六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捧长安杯,这些则形成了中山的宜居优势。

六大优势的最终指向,就是“综合竞争力”。赖泽华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比的是团体冠*,而不是单打冠*。

中山要做的,就是博采众长:在文旅消费上学广州,在科技创新上学深圳,在先进制造上学佛山、东莞,在大项目引进上学惠州,在优化城市环境上学珠海。向高手看齐,如此“锻长长板、补齐短板”,就能“胜在均衡、胜在综合”。

向高手看齐,功夫在深处。

从这两年的改革力度来看,做“全能型选手”,中山有所准备。

7月19日,中山市人民*府

1
查看完整版本: 打造性价比最高城市的中山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