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9日讯(记者肖梓熠蔡欣星)物流转运场内,数以百万计的货物正通过移动带进入智能化扫描区。不同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抓取面单信息,最终通过面单、标签和3D形态来识别物品,平均5秒扫完一件货物。
这里是位于东西湖走马岭街的德邦快递武汉转运场。在外场分拣区域,7条传送皮带机正在不断向分拣主线传送着形态各异的包裹,人工卸货扫码标记后,货物依次进入分拣阶段。在分拣区二楼,两台六面扫机器正对货物进行扫描识别。
快件在初分线上快速分拣归集。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摄
“通常有三轮扫描,第一轮是在卸货时扫描标签形成内部管理代码,第二轮扫描面单对货物来源和去处进行识别,第三轮扫描将标定货物集装线,并对特殊货物进行特殊包装处理,确认无误后装箱发走。”德邦快递武汉转运场后勤部经理*思强介绍,物流分拣通常都要经过这样的三次扫描识别,确保识别率在95%以上,但以前这一系列流程都需要人工操作。
德邦快递武汉转运场于年建成投用,是德邦快递华中地区的转运枢纽。无论从何地发出发往何地,绝大部分货物都需要在武汉转运场进行分拣转运,因此,武汉转运场在数据识别上面临着极高的要求。
“德邦物流通常运送大件和异形件较多,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年底商家进货潮时期,日均吞吐量能达到吨、超过40万件货物,如果全靠人工分拣,效率和准确率也会打折扣。”*思强介绍,为了应对日益扩大的物流市场和服务要求,武汉转运场开通了人工智能分拣线,在移动带上安装了“六面扫机”。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货物进入移动带后,会通过皮带机上不同流速进行翻转,确保六面都能被摄像头和传感器捕捉到。*思强介绍,移动带最开始的流速是1.2米/每秒,在转弯处降低到0.8米/每秒,以保障货物不因为卸货速度不同造成堆积,到六面扫机中的隔断处会加速为1.4米/每秒,帮助货物翻转,最后再以0.8米每秒的流速进入集装线。
值班员通过中控室大屏监管园区生产。长江日报记者戴东辉摄
在中控室,可以实时收到从六面扫机中抓取的货物信息,包括每一件货物的出发地、途径地及分拣追踪、目的地等。据悉,人工智能分拣线对面单的识别率可达97%,在购物软件中下单后,“查看物流”一栏里看到的所有信息都由此而来,一切数据都有迹可循。
不仅抓取信息更准确,分拣效率也明显提升。在德邦快递武汉转运场,一辆物流车装载20吨左右的货物,即件左右,人工分拣需要约两个半小时,人工智能化设备投用后,不仅单班次可减少6个人工,每小时分拣速度能提升20%至30%。
“每年双十一、双十二和年底,人工智能分拣线会24小时运转起来,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