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机构陆续在美国SEC提交持仓报告,拼多多获得一众机构的追捧,成为高瓴资本、景林资产和高毅资产等机构的美股第一重仓股。同时,桥水基金也在去年四季度加仓了32.72万股拼多多。而阿里却遭高瓴资本清仓,并退出景林资产前十大持仓。
现在拼多多市值已经远超京东,如果阿里单算电商业务,估值已经高不过拼多多几何。
相信对于不少普通人对于拼多多的印象还依然停留在:卖假货、社交泥石流“砍一刀”、各种套路裂变等负面印象上。
那么拼多多被投资大佬纷纷押注,甚至卖阿里买拼多多,这是为何?在拼多多即将登入港股之际。证星研究院带着这些问题对公司进行前瞻覆盖。
表象:活跃用户即将超越阿里
依据第三方数据QuestMobile显示,春节期间,拼多多人均日使用时长历年同比增长25.9%,拼多多的DAU,在大年初一和初二,位列行业第一。
摩根士丹利表示,公司现有的电商业务推动了季度高增长,这意味公司未来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三季度强劲的财报结果已经表明,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可以有效平衡强劲增长和公司盈利,公司年活跃用户超阿里只是时间问题。
电商:过去的护城河正在被拆解
早在拼多多入局前,在电商界,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他的淘宝更是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购物方式。此后,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也染指电商赛道,喊出了“买好货,上京东”的口号,与淘宝展开差异化竞争。
彼时彼刻,大部分投资人的心中已经有了基本判断:阿里老大,京东老二,很难再起波澜。
但拼多多的逆袭,杀开了电商战场的一个口子。让大家见识到,电商平台的护城河并没有那么深厚。
现在的电商行业,从两极到多极的格局越来越明显。
拼多多去年的GMV已经突破一万亿以上,抖音电商这个新军于去年GMV也已经突破了亿,去年11月份时,快手电商GMV也突破了亿。另一方面美团、腾讯小程序私域平台都在虎视眈眈。
可见,过去阿里京东两位老大哥的电商平台护城河或正在被拆解。
平台电商的五大护城河
在拆解拼多多之前,对电商商业模式的拆解也很重要。
首先我们得思考:电商的本质是什么?
电商即电子商务,其本质还是商务,只不过是用了互联网的手段将交易场景搬到了线上。传统线下商务看重的,他都看重。像传统线下卖场比较看重的:人流量、商品质量与服务、商品数量也都是电商需要的。唯一不同的在于物流和支付方式。
所以证券之星研究院认为电商有五大护城河,按照重要程度依次排序为:
1、流量场景
2、平台运营能力(价值导向)
3、物流
4、支付
5、已有生态量级
前两点是最重要的,而后三者的护城河影响渐弱。
在过去,阿里京东凭借先发优势掌握了流量场景,凭借烧钱让用户将网上购物这一场景和上阿里上京东划等号。但随着互联网从普及到无处不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搬到了网上,当需求被不断拆解后,一个个垂直细分的购买场景诞生了。
而如今拼多多凭借社交拼团裂变,抖音快手凭借直播带货,让电商的流量场景更扩大了。过去阿里京东的垄断将很难维系,流量场景这个护城河已经被撕开。
而阿里除了先发优势,已没有更多值得炫耀的地方。证券之星研究院认为,流量场景是最重要的护城河——如果用户不再将网上购物和京东阿里划等号,那这对老平台将是毁灭性的打击。阿里一直为流量发愁,而其打造的直播电商正是为阿里的流量之殇所打造。
在过去,阿里京东凭借互联网初期的互联网人才优势和其他几个率先构建的护城河,掌握了那个时代较强的平台运营能力。彼时彼刻,中国的互联网人才其实是较为稀缺的,但现如今互联网经济的体量已足够庞大,已经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互联网人才,有平台思维的人从稀缺到过剩。由于目前大量互联网技术难度仅停留在应用层面。所以,现今电商形态所需的互联网人才不难找到,不如芯片半导体行业那般稀缺。当然,阿里的数据银行对于品牌商家的运营还是给予了很大的助力,而京东凭借自营优势,只要做好自营质量就等于做好了生态。
因此证券之星研究院认为,平台运营能力依然是排在第二重要的护城河。电商平台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孵化助推优秀的商家,让平台用户买到更多更好更省更快的产品。如果平台运营的价值导向发生跑偏,那对于老平台也会是一个更致命的长期打击。
在过去,物流体系护城河也是从无到有逐渐构建的。京东凭借自建仓储物流体系构筑了至今仍然强大的护城河,而阿里凭借自有生态和买买买,将四通一达收入囊中,从而初步构建了物流护城河。但随着物流公司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现在物流已经不是一项稀缺能力。但京东与顺丰如今,在送得快送得好上,还是拥有较为牢靠的护城河。
在过去,线上支付首选支付宝。马云当年也是高瞻远瞩地通过支付宝将线上交易的障碍扫平,如果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