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宝鸡旅游在推动宝鸡树立现代城市形象的角色扮演。为什么呢?它的旅游崛起关乎关中城市群建设中的节点发力问题,软实力建设问题和吸引力建设问题。说心里话看到国家对关中城市群的批复,即高兴也不安。高兴的是国家战略的重要一步。担心的是这个区域的发展应该先迈哪条腿?能不能探索出一条新型城市群建设的新模式。这需要寻求一个试验区,思前想后,仔细关中城市群各个城市目前城市发展理念,宝鸡最有这个可能性。
宝鸡城市建设和中国北方很多城市的玩法不太一致。似乎两个元素始终贯穿这座城市,即园林,卫生。这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城市建设不一致。按照国际上的普遍做法,首先考虑硬实力建设,我国东部城市群建设走的就是这个套路,很成功,但问题也很突出,代价也巨大!第一,产业崛起与资源消耗形成不等式。第二,城市建设工业化城市痕迹浓重所产生的千城一面问题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其实,已经发出了很强的国家战略调整信号,也是对过去基于工业化城市认知所诱发的城市建设弊端的批判。
那么,我们如何现在新的高度审视关中城市群的建设?第一,城市生活建设质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顶层指标。它回答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第二,现代城市功能已经形成新的体系,衡量城市现代化的两个新指标突出,一是文化建设,二是休闲娱乐建设。这两个指标直接诱发城市的“营商环境”的客观评价。它会有力地推动*府服务力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科学地落实“幸福指数”背景下的宜居城市建设。宝鸡过去的城市建设还是很有特色的,也是唯一一个按照风景园林的特征建设的陕西城市,已经具备建设现代城市的基础,对关中城市群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经验可借鉴。
一座现代城市不能只有漂亮的外衣,还要有活跃的经济,尤其是要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很可惜,我至今没有看到宝鸡正确迈出的第二步,进入到天女散花的发展盲区。似乎很急于发展现代工业,急于追赶超越,结果是什么呢?工业依然没有起色,当代产业特色依然没有培育起来。于是,患上了三线城市抑郁症。没有优质人口的流入,对特色优质人口的培育也糊涂,那你还追赶个什么劲呢?玩旅游有个好处,就是流动性特别好,会产生若干个候鸟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那就是刻在骨子里的老的经济学思想在作怪,即竞争理论。这种理论,总是把邻居当对手,形成以邻为壑的传统思维。当代社会讲融合发展,追求共赢。我在很多场合,数次提到我倡导“社区共生”思想,就是要表达“现代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关于现代都市发展顺序,传统的套路是工业先行,服务业跟进。至于并重发展几乎属于幼儿园思维。过去城市在处理内部的商业关系的时候,有一句响亮的口号,叫“旅游搭台,经贸唱戏”,这其实是个很棒的平台思维,可惜没几个城市充分理解这个口头禅,基本进入了土地?能源的城市经营套路。结果就是城市一点都不可爱,逃离北上广尽管是个玩笑话,但也说明我们中国城市老大不那么完美,城市整体做的缺乏幽默感,严肃而过于冷酷。城市做旅游,最高妙的是做城市的轻松,城市轻松了,幽默度自然就上来了,有趣的城市一定有未来。宝鸡做现代都市要干四两拨千斤的事,要研究城市的杠杆。那么,什么是可以做城市杠杆,我讲三个现象,沙县小吃(整体推广),白家粉肠(匠心),河南胡辣汤(个体创天涯)。品牌小吃=*府+匠心+冒险。宝鸡凉皮很牛,放眼全国,几个人知道。凉皮起来了,宝鸡就家喻户晓了,而且也可以培育一批放眼全国的实干家,企业家。这样,可能会诱发物流,从而推动资金流,商务流,最终出现消费引流。这是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宝鸡直接干旅游,最多就是区域旅游行为。那还用动脑子吗,撸起袖子就可以了。
下面要分析的就是宝鸡城市旅游的玩法。第一个问题,还有谁去风县玩?第二个问题,眉县投了那么多钱,为什么依然很扯蛋?第三问题,中华礼乐城被摘牌,宝鸡老百姓很淡定。第四个问题,中山大学搞得茵香河旅游休闲区为什么偃旗息鼓?第五个问题,那么牛的青铜文化,可是青铜器博物馆连宝鸡人都不待见?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景为何物?过去金台观很让人留恋,不仅仅是张三丰在哪里隐居修炼,那“金阁流霞”的气象美景迷醉万人。你在看看现在金台观的周边环境,哪有闹市中安顿心灵的意蕴。文化是城市的灵*,但是如果细节做很糙,在牛的历史也是云烟。旅游只需要心灵鸡汤的环境,纯纯朴朴,不造作,每一个街区都是味道,都是故事,值得留恋。宝鸡*府是不是检讨一下自己,因为这么好的文化底蕴你没有玩出名堂来。赶紧把城市肌理文化好好做起来,先把城市变得有趣,有味道点,这才是城市的大手笔。别动不动搞什么大项目,没有用!
第三步坚决做自然风景,对有可能产生近郊游憩行为的乡村,湖泊,河流,整治恢复。不做这个延伸,高级别休闲现象无法出现,城市旅游品质上不去。宝鸡有没有这个潜力呢?有,举一个例子,宝鸡县的磻溪河很特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就出自这里。现在的小环境也不错,为什么不去研究如何扩大这个美丽的自然空间呢?不要挤压它,我听说哪里要搞个电影基地,鼠目寸光啊!万物皆有灵,自然是孕育万物的母体。要做现代姜太公,就得会营造环境。年前,宝鸡凤翔县柳林古镇的美酒让蜜蜂都无法飞翔,柳絮,蜜蜂,清澈的河水成就了“西凤酒”的美名,现在去,还有这个味道吗?美酒环境没了,就剩下酒厂一副空皮囊,毫无诗情画意。
第四步,寻找匠人,不挪窝即风景。宝鸡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集之地,但是许多传承人创作环境,生存空间都不好。看看浙江龙泉宝剑传承人的创作与生活大空间,再看看刮起中国邮票旋风的凤翔泥塑的文化空间建设,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掌握城市经营的管理者对文化要有来自骨髓里的尊重,没有传承何来文化的活化。我们*府讲要发扬工匠精神,不单纯地是指产业与产品的质量精度,更重要的是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文化建设,让乡愁看得见摸得着,有灵*。某种意义上说非遗是真正的城市力量源泉。
第五步充分吸收现代城市建设成果,如我国的共享经济与互联网+所奉献的新一代智慧城市,日本最先进的城市综合体建设,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绿色城市体系,以色列的海绵城市构思,都堪称城市经典。宝鸡必须学习现代城市的先进成果,邀请最优秀的城市建设团队,如华侨城,华夏幸福等玩体系化建设的城市运营商深度介入,推动宝鸡的现代城市品质。旅游所产生的集散地,目的地,所供给的文化品质,娱乐产业高效建设,美食地图,舒适的酒店都是对建设充满时尚活力的现代城市的重要催化剂。
放眼宝鸡,是有有旅游推动从工业向现代城市转型的基础城市条件的,特别它非凡的文化和特殊交通位置,它是华夏文明初升的地方,它是渭河文明的精华区,这些都是旅游的根本,它的文化不仅仅代表区域的灵*,也表达着着国风的传承。宝鸡的大交通位置可以给它带来足够的物流,信息流,通过智慧旅游的建设完全可以带动城市智慧化建设,有这三流驱动就会激活贸易流引发的资本流,人才流。因此,宝鸡完全可以扮演未来关中城市群的“双城记”角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