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夜读丨印象古城NO63难忘中山中路
TUhjnbcbe - 2021/1/21 8:04:00

难忘中山中路

文/洪虹

如果有人问我,对泉州古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我会不加思索地回答:“中山中路。”

对,是中山中路,也就是中山路的一截。古城不大,中山路不长,中山中路就更短了。而我却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风雨兼程地走了近四十年。

林淳淳/图

近四十年的脚步,按泉州话说,可以把中山中路"踩塌"了。这么说应该对它周围的一切很熟悉,的确是很熟悉,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它两旁的骑楼建筑特色,而是发生在这里的一些与我有关的人和事。

从年到年间,我几乎每天都要经过中山中路。一是因为,一直到年娘家乔迁新居,我都住在中山中路的新华书店隔壁的家,二是因为,从到年,我的工作单位都在中山中路或附近。

朗读片段

到年间,我在新门街一家工厂上班。除了每天上下班要经过中山中路,其他的一些活动也离不开中山中路。记得当时和我一齐进厂的还有几个女孩子,也是住在中山中路附近。因为住得近,又是同一个班组的,所以我们就一同上下班。先前厂里生产量大,我们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三班倒换,半夜三更下班时,中山中路两旁的民居一片沉寂,只有几盏路灯影影绰绰映照着我们。当时可谓是年少不知愁滋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就忘却了劳动的疲惫,好像有讲不完的话,但又怕惊扰着熟睡的人们,于是压低嗓门,有说有笑地直到各自家门口方休。后来厂里不景气,有时没事做,我们就相约跑到泮宫对面的人民电影院,买一张票入座,瞪着黑白银幕,不管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都从头看到尾。有时也跑到住在中山中路临街房子的小伙伴家里,几分钱买几根冰棍,坐在窗口,一边吸溜着,一边看着街面上的光景,想着各自的心事。

到了年12月,我又参加了泉州市第一次举行的留城青年招工考试,被分配到一家国营商业企业,一直在那里工作到年。这家企业的店面就在临街的中山中路,尽管期间有几次小搬迁,但都不离中山中路地段。

记得有一年,我们单位在修缮仓库,几个仓库的货物要经常迁移。有时从二楼搬上三楼或四五楼,有时从五楼移到三楼或者二四楼。我们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要停下各自手头的工作,当起临时搬运工。每当干完这些繁重的体力活,大家都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这时领导会根据工作情况,让大家休息个把钟头。这个时候只要有人提议“拔虎须”(一种游戏),大家都会高兴地积极响应。把各自拔到的“虎须”份额,集中交给一个人去采购食品。

就我们单位所处的位置,采买美食很方便。中山中路附近的街头巷尾,有许多美食和泉州的古早味。像泮宫口后面的菜市场入口处,就有好几个摊点在卖油炸品,有炸醋肉、炸菜丸子、炸红薯或芋头片、还有炸紫菜丸子和鱼片等等。这些现买即食的美味,几十年盛行不衰,也是我们的最爱。它们香酥可口,即可品味又可充饥。在短短的休息期间,这些美食让大家补充了体力,又放松了神经,调节了团队的合作气氛,更好地投入下一步的工作,让我们在那段特殊时期,累并快乐着,现在回忆起来还觉得挺温馨的。

中山中路及其附近的街头巷尾,还有许多方便快食的餐饮店。诸如花巷里的沙县小吃、咸饭丸子汤,承天巷口的清真牛肉店等等,后来成了我和女儿经常光顾的地方。女儿从承天巷内的第二幼儿园,到读晋光小学,再到念高中的泉州五中,都离我单位近,放学后便先到单位等我下班。有时我工作忙或避免雨淋日晒,就经常和她到这些地方解决午餐问题。

在中山中路,还发生了一件与我女儿小时候有关的事。它让我一辈子难忘和感恩。

进入十二月的时候,在我们泉州,也已经真正步入冬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大都已经关在家里不愿出门了。虽然才七点多钟,整条中山中路已经是行人稀少。

那天,在忽明忽灭的街灯下,我载着女儿行驶在寒风凛冽的中山中路上。

由于没人帮忙带孩子,我们只好把未满周岁的女儿送到别人家里帮忙照料。早晨上班前送去,晚上下班后再接回家。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要接送幼小孩子,就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杠或斜杠上,装个藤制的儿童靠背椅。

正当我迎着刺骨的寒风,脚踏自行车载着小女儿往家赶的时候,突然一脚悬空,感觉出车子不往前进了,而且马上要偏向一边倒下。我赶紧下车查看,原来车链条掉了。我拨弄了许久也无法还原,只好推着车子走。谁知祸不单行,小女儿偏在这时撒尿了。虽然包里有尿布,但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要在半路上给她换尿布也是很不合适的。停下来换怕风吹了着凉,不换又怕尿湿的地方久了会冻坏了她。我犹豫不决地推着车子艰难地往前走。

“洪虹,你怎么啦?”

听到这熟悉和关切的声音,我才发现,原来走到我上班的公司门口了,正巧被出门倒垃圾的月珍大姐看见。月珍大姐是公司食堂炊事员,全家都住在食堂边的公司宿舍里。

“赶紧先进屋里再说吧。”了解我的情况后,月珍大姐边说边把我的自行车架起来,再帮我解开靠背椅上的小女儿,抱着她就往屋里走,一边吩咐我:“你把自行车也拉进来。”

一进屋里,月珍大姐喊来她的丈夫帮我修理车链条,她自己忙着帮我给小女儿换了尿布,随即又倒了一杯温开水递给我:“赶紧喝下,看你冻得嘴唇都发黑了。”

月珍大姐这句话是说到我心坎上了。每天下班后去接孩子到回家,常常要一两个钟头。因为孩子太小,要给她重新穿戴包裹好,还要整理早上带去的那些尿布、奶瓶奶粉等物品,带回家里重新换洗。今天又遇上自行车掉链子的事,我真是又冷又饿,整个人很不好受。

我一口气喝完杯子里的水,霎时一股暖流涌向全身,一阵感动充满心房,我的眼睛潮湿了。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三十几年,可至今仍记忆犹新。每每回想起,那一幕恍如就在眼前,那温暖常住在我心间。

中山中路很短,回忆却很长。它有我三十多年的生活印迹,有我穿梭于春夏秋冬的身影和风雨兼程的脚步。

哦,难忘的中山中路,难忘一路上的世情冷暖和人间烟火味。

本文作者

洪虹,女,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委会会员,福建省闪小说委员会理事,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偶有拙作见《小小说月刊》《微型小说月报》《文学百花苑》《泉州文学》《厦门晚报》《泉州晚报》等报刊以及一些自媒体平台。

朗读者

李小梅,新华网新华号、华人头条号栏目创建人及主播,“闽南网·印象古城”、“光明日报阅读公社·寻味”、“中国作家网·本周之星”、“西海岸文学平台·小梅之声”、“诗客·小梅诵读”等栏目主播,中国共青团杂志、福建作家、厦门日报、泉州通FM朗诵嘉宾,福建省海峡朗诵艺术团成员。

印象古城·征稿启事

“印象古城”面向大众征集以“印象古城”为主题的原创文学作品,可以是发表过的,也可以是还未发表的。栏目将择优集纳推出,凝结古城与文学的渊源,更生动地讲好泉州故事。

截稿时间:年11月30日

投稿方式:QQ邮箱

qq.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读丨印象古城NO63难忘中山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