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上海文化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城市特质上
TUhjnbcbe - 2021/1/30 9:32:00
初期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4698985.html

上海博物馆“江南春茶礼套装”文创产品入选年“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

根据上海市委、市*府《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年)》的总体要求,年3月,上海博物馆发布了《上海博物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行动计划》,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城市特质、对标国内国际最高标准”的目标,强化上博品牌,提升上博整体形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传播上海精彩,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贯彻始终。

一、传播江南文化,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上海博物馆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重镇,多年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举办过诸如虞山画派、娄东画派、顾绣、青龙镇遗址考古、董其昌书画艺术、金西厓竹刻艺术、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等数十个与江南相关的特展。年4月,中共上海市委、市*府印发《关于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面打响上海“红色文化品牌、海派文化品牌、江南文化品牌”的总目标。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博物馆积极响应,努力发掘馆藏文物优势,服务国家和上海城市发展战略,年5月举办了提升至“江南文化”层面的主题展览“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该展览突破单一门类,突破时间脉络,侧重文物阐释,呈现了江南艺术,讲述了江南历史,表现江南基调、江南性情、江南人物、江南风尚和江南气度,是一次饱赏江南文化艺术的盛宴,展览充分挖掘文化中的中国元素、江南元素,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酿厚“江南文化”的基底。“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获得第十六届(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优胜奖,“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获得年度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资助。

上海博物馆“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海报

为了进一步加强“江南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培养“江南文化”研究的后续力量,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合作,年5月,与“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同步推出了公益性文化品牌项目“江南文化讲堂”。截止到年11月底,“江南文化讲堂”第1季共计开展了10期,来自社科界和博物馆专家通过互动交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精神特质,广泛传播江南文化发展理念,助推了长三角地区以文化为纽带的共生共享、互联互通、融合创新和一体化发展。市*协主席董云虎参加了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先行启动区——青浦金泽镇举行的第4期讲堂,认为“江南文化讲堂”深入发掘了江南文化精神特质,广泛传播了江南文化发展理念,在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和“上海文化”品牌建设上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目前,“江南文化讲堂”被上海市委宣传部列入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工作重点考核项目。

上海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日特邀江南文化及上海史研究专家熊月之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在“江南文化艺术展”展厅现场展开深度对话

经过不断研讨,上博明确了东馆和本馆展陈定位。上海博物馆将保持“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总体定位不变、“一体两馆”总体格局不变,上博东馆以常设展为主,将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并增强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色,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及教育体验功能;上博本馆在完成改造后,将以特展为特色,以引进特展、馆藏轮展、文化主题展为主,以持续更新的展览保持上海文化地标热度,也使观众常看常新。

如何打造一场永不落幕的“江南文化艺术展”,推进“江南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上海博物馆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于年8月推出了“江南文化丛书”。丛书由上海博物馆李兰、谷娴子、于颖、孔品屏和冯泽洲等5位青年专家负责内容编撰,特邀“中国最美图书”设计师担任整体视觉设计及内文设计,分别选取江南书画、雕刻、染织绣、印章、陶瓷等艺术门类,讲述从远古直至近代的各个时期的珍品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流传轶事,以生动的叙述,全彩的画面,将这一颗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一一串起,也串起了这一套老少皆宜、赏心悦目的江南最美艺术史,丛书荣膺全国出版社参与评选的年度“最美的书”称号,并将代表中国参加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江南文化丛书”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博物馆举行

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江南文化圈”的打造,推动长三角地区博物馆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年,上海博物馆向上海市文化旅游局*组提交了《充分发挥博物馆作用,提升“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影响力、标识度、辐射力》课题调研报告。报告从*府层面和博物馆行业两方面,提出了助力“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品牌建设的六大对策建议。上海博物馆不仅积极调研、献计献策,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在长三角文博会上,携手苏、浙、皖三省的文博单位组成“文博创意展区”共同亮相,打造了“长三角文化产业共同体”,并签订了《长三角地区推动文物博物馆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馆协会(学会)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馆文创联盟协议》,从而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馆协同发展。

长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馆协会(学会)战略合作框架签约仪式

为更好地把“江南文化”的理念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海博物馆精心研发了20余种50多款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让观众不仅可以观看“江南文化艺术展”、品读“江南文化丛书”,聆听专家畅谈“江南文化”,还可以有机会把“江南文化”的美学生活理念带回家。文创产品分为“人居与山水”“人文与境界”两大系列,涵盖生活、服饰、饮食等多种品类,特别推出的“江南春下午茶”套餐,含绿豆糕、板栗酥、荷花酥等特色糕点,配套江南绿茶,使观众在品茗赏珍中感受盎然春意。

为进一步扩大“江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上海博物馆与媒体通力合作,推出传播“江南文化”的节目。上海博物馆与东方卫视合作推出了“诗书画·忆江南”系列节目6期,由博物馆专家和东方卫视主持人共同带领公众欣赏江南文化艺术之美,系列节目被“学习强国”平台推荐。“5·18”国际博物馆日,我馆首创微综艺展览直播,充分融合专家导览、电视综艺和学术对话等多种节目形式,推出了特别节目“春风千里诗画江南:江南文化艺术展”,带领公众抢先“云”观展。节目邀请著名主持人曹可凡现场演绎“诗书画”,同邀江南文化及上海史研究专家熊月之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展开深度对话,共同解析江南文化研究以及展览背后隐藏的学术话题。同时,我馆和人民网上海频道联合推出的游戏“梦回江南”,通过合成技术,让公众有机会试穿江南传统衣着服饰,感受江南韵味。

上海本是江南的一部分,多年前,崧泽古文化开启了上海地区古文明的序幕;多年前,福泉山遗址在这里闪耀着东方文明的曙光;多年前,青龙古镇则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港口;数百年前,朱家角、练塘、金泽等古镇,依水而兴,演绎了江南文化的诗意典范,因此,江南与上海文明起源及发展的研究就显得极为重要,上海博物馆对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年12月,上海博物馆青龙镇遗址考古工作站正式成立,作为上海第一处考古工作站,极大地推动了青龙镇遗址考古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工作。

二、加强文明互鉴,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项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博物馆界已经开始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文化服务国家战略彰显城市特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