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忘记过去的人们注定要重蹈覆辙
————桑坦亚那
有言道“商人逐利”,在逐利成为大部分人“本性”的当今社会,人人唯利是图忘了本,还有多少人记得、或知道曾经用热血甚至生命换来今天太平盛世的那些英烈们。没有他们,或许没有今天的太平盛世,甚至可能没有你我今天之存在。
和平太久了,很多人忘了历史、忘了耻辱、忘了疼痛,忘了战争是如何残酷,在外敌肆意践踏国土、大肆烧杀抢掠、将杀人作为娱乐的年代,英烈们是如何奋起抗争、杀敌救国的?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为人,不应该忘本!
在与一位乡贤李育先生探讨的过程中,觉得我们应该为松口家乡、为逝去的英烈、为抗日历史做点什么,先从挖掘和拾遗开始。
英烈离我们并不远,他们那个年代不远,他们的家乡更加不远。本篇介绍的是千年古镇---松口镇的抗日英烈:李蔼烈士。
———————————————
首先我们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
也是日本侵华的铁证
由日本“朝日新闻”出版的
《支那事变》画报
回到年的上海
以上资料是日本随*记者拍摄、朝日新闻出版的,该画册大肆渲染日*的胜利甚至是“仁慈”,对中国百姓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没有提起,还加以美化。但里面有关当时上海战事的时间点、侵占路线、侵占地图等却是事实存在,同时也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铁证!
———————————————
我们再从年的上海,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粤东古镇--松口镇,来看一座桥:洛阳桥。
松口中山公园的“洛阳桥”(老照片)
松口中山公园的“洛阳桥”(老照片)
很多到过松口镇的人都会去游览“中山公园”,都会看到公园湖中一座精致的“洛阳桥”,因为没有导游介绍,基本是看一眼、留个影了事,据说很多好事者则猜测洛阳乃是河南之所在,理所当然认为洛阳桥和客家人由中原南迁下来有关。殊不知此洛阳桥与河南洛阳毫无关联,河南洛阳也没什么出名的洛阳桥,真正目的是为了纪念一位松口镇的抗日英烈:李蔼。
那么洛阳桥与李蔼有何关联?建造此桥有何由来?这要先从李蔼烈士的生平事迹开始说起。
出征前的李蔼与孩子合影
李蔼烈士生平
———————————————
李蔼年6月25日出生于梅县松口镇盘龙村。他的父亲李柏存是早期同盟会成员、侨领。李柏存(-),名缘庆,字柏存,是清末善士李九香之孙,南洋巨商李均山的宗子,先后就读于两广警察学堂、日本早稻田大学,民国期间,历任广东都督府教育司科长,广东遂溪、文昌、新兴、连平等县县长,广东省参议会一、二、三届省议员等职,年在台湾逝世。
李柏存育有三子三女,李蔼排行第五。他对李蔼疼爱有加,同时也对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李蔼早年就读广东梅县松口公学(即现在松口中学的前身),后赴广州南武中学学习,年考入广州光彩医科大学深造,年弃医从戎,转学*事于广州十一**官教导队学生班,以优异的后果结业后,插手十九路*,天津旅游,历任十九路*连长、照料副官等职。
年1月28日晚,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百姓当局屈服,日本侵略者忽然向上海闸北的百姓*第十九路*提倡了打击,十九路*随即起而应战,发作了“一·二八事变”。新婚仅半年且妻子怀有5个月身孕的李蔼,毅然走向前线。李蔼率领十九路*一连官兵,奋掉臂身,英勇杀敌。后迫于日本压力,蒋介石*权签署中日《淞沪协定》,十九路*被调离上海。
年11月20日,李蔼跟随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在福建福州动员抗日反蒋事变,并于事变后创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当局,要求与赤*联合抗日。
年夏,李蔼考入中央学校(广州)第四分校校官班,正值结业之际,年“七七事变”发作,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日本侵略者放荡进犯上海、苏州等地,李蔼报国杀敌心切,向校方提出赴抗日前线的申请,并暗示“万一不幸成仁而死,亦无所憾”。学校被其诚心打动,夸奖其志向,任其为第十五团体*十四师八十四团中校团副。同年10月25日,日寇进犯上海南翔的洛阳桥、平马弄一带,李蔼衔命率部抗击数千日*。战斗异常惨烈,李蔼身先士卒,奋勇杀敌,鏖战中不幸被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30岁。
原本,李蔼可以在家享受充足的糊口,再不济可以远走外洋,香港、南洋那里有故友,有家属财富。原本,李蔼是指挥官,可选择相对安详的处所,但他选择了冲在最前面!
噩耗传抵故乡,年1月14日,松口万人空巷,万余公众举行会议,隆重追悼英雄李蔼。处所各界人士为怀念他,特在松口公园内建怀念桥亭,并以李蔼牺牲的处所“洛阳桥”命名。怀念亭柱上刻有春联:“敢云肝胆过人,窃有愚公毅力;惟祝桥亭无恙,长留烈士英名。”另有一联是李蔼之父李柏存写的:“天若有情,应同感血痕泪迹;人谁不死,只长留孝子忠臣。”
年5月在广州沙河十九路*烈士陵园建有李蔼的衣冠冢;年,中华人民共和百姓*部为李蔼特发抗日战争革命烈士庆幸证书。
李蔼牺牲时,妻子温豪子(松口籍留学日本的同盟会成员温靖侯之女)才27岁,她在故乡图书馆做打点员,以其微薄的人为及乡亲的辅佐,把三个后世供养大。
—————————————
李蔼松口故居:柏林
李蔼与妻子留影
李蔼三名子女小时候合影
时光荏苒,数十年后三名子女的合影
李蔼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李蔼的衣冠冢
时间拥有无以比拟的力量,虽不是摧枯拉朽,却不停冲刷着人们的记忆。英烈们早已离我们远去,有关他们的点点滴滴也随着时间流逝在慢慢消失。今天的我们,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不管健康还是疾病,看似不尽相同,但我们相同的是不用忍受炮火的攻击、不用面对灭绝人寰的屠杀;我们怎可忘却为今天这一切献出鲜活生命的英烈?
向英烈致敬!
向李蔼烈士致敬!
来源:凝聚松口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