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日伪*对我*区所在地潘北地区再次发动残酷的合围扫荡,为了打破敌人的合围,*区司令员刘志远亲自手令县大队在敌人背后打击,以钳制敌人。为了策应潘店、齐河以北反“扫荡”,*分区命令峰山县大队在济南附近寻机打个据点,把“扫荡”的敌人拉回济南。经过侦查,队长宋泮池、*委候筱章选择了袭击靠近济南的古城据点。
古城,现隶属槐荫区段店镇。据年(清道光十四年)《长清县志》载:“祝柯,县西北境,本祝国,*帝之后,周武王所封。后属齐国,属祝柯地。汉置县,改为祝阿,属平原郡。魏晋改属济南郡。战国时期,祝柯城规模南北4公里,东西1.5公里。西汉初年改为“祝阿”。北魏、东魏时祝阿县治迁至济北,此地成为祝阿故城,遂称村名为“古城”至今。清道光末年,有村民陈若芬迁入古城村,组织群众修建古城墙“防捻”,设5个城门(东、西、南、北、西南),城墙上有射击口。
古城是济南通向西部的重要地带,设有两道围墙,驻有日*宪兵队、伪警察所、保安团三部分敌人,并设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为了又快、又准的打掉古城据点,侯筱章命令张荣光与一连长郭哲生、三连指导员刘勇、张润德四人一起到古城据点对据点的五个城门进行侦查,了解据点情况,经分析判断:古城据点因近靠济南,敌人思想麻痹,且据点外围没有壕沟等障碍物,易于接近和攻打。但由于是晚上侦查,只是侦查了据点地形,为了弄清敌人内部情况,大队又派出两个侦查小组,到附近乡公所抓了两名伪区团的“舌头”,分头进行询问,基本弄清了据点岗哨、营房分布、机枪位置、炮楼高度、战墙高度等等情况;另外,驻扎在这里是伪*,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一般。
最后,县大队制定战前作战计划:安排一连担任突击连,主攻南门;安排常年在济南郊区活动的四区中队配合,要求他们破坏从济南到古城的公路,伏击从济南来的增援敌人。当时担任峰山县四区中队的队长是伊风文同志,他们根据侦察情报和上级通知要求,研究了增援敌人可能行走的路线、以及埋地雷的地点;决定在战斗打响前,将敌人电话线割断,电线杆子破坏,并派人在通往济南的公路大桥下埋炸药,在战斗打响的同时炸掉大桥,以延缓济南敌人的增援。
侯筱章将侦查情况和作战计划向上级组织汇报批准后,部队在离古城三十里地的地方驻扎。夜间,宋泮池、侯筱章带领县大队一连、三连急行*近30多里地,赶至古城。在区四中队配合下,午夜前后迅速包围了敌据点,凌晨两点,战斗打响,按照作战计划,由三连长张润德带领三连在敌据点的西门发起佯攻,掩护主力突破,随后一连长郭哲生按事先选定的突破口对敌据点南门猛攻,20分钟后,占领南门,侯筱章率领大部队从南门杀入古城;战斗打响后,敌人不断地向济南要电话要求增援,无奈电话线已被割断,整场战斗只用了50分钟,毙敌近百人,俘虏了敌伪自卫团副团长李子衡及所部伪*80余人,缴获了轻机枪2挺、步枪百余支,掷弹筒2个,弹药一批。
当济南市区日*司令部派援兵赶来时,部队已烧了据点,撤出战斗。仗打的迅猛漂亮,当部队返回根据地时,老百姓们已经站在了村头,挎着鸡蛋、拿着玉米饼子,端着水迎接凯旋归来的战士们,第三天,济南的报纸登载了名为《八路*深入济南周围,长途奔袭,古城陷落》的消息。这场战斗对济南、长清的日伪*震动很大,伪*活动明显收敛,不仅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敌人*事力量,更是配合我*区部队粉碎了敌人在根据地的“扫荡”合围计划。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到年秋,县大队已由原来的多人发展到了六七百人,加上各区的区小队,全县武装力量发展到多人,并有6挺机枪,在当时整个泰西地区县大队发展的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县大队共配合部队和单独作战余次,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编辑:王宪鑫(实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河口明清古街位于铅山县河口古镇的北部,是江西省上饶市河口古镇最重要的中心街区,也是江西保存最完整、最长的古街。河口明清古街是明清时期以河兴商、以商兴市的典型代表,是明清以来各种建筑文化的荟萃之地,也是明清时期以纸和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之地。
铅山人说,“先有汭口后有河口。”汭口在今河口镇西约2公里处的信江南岸。汭口镇建成于初唐,北宋初年成为名镇。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由东向西流经县境北部。明嘉靖年间以前,发源于武夷山桐木关的支流铅山河,在汭口汇入信江。
唐乾元元年(年)设信州。同年,设铅山场大量开采观音石地区丰富的铜矿藏。有史籍记载:“北宋立国后的四五十年间……有十万人日夜开采。”宋代,铅山场一直是全国三大铜场之一。最兴盛时的元祐、绍圣(—)间,其胆铜产量达38万斤。“同时,铅山还是全国重要的铅产地,最高年产量达28万余斤。整个宋代,铅山场所产的铜与铅,都运往饶州永平监(今鄱阳县境内)铸钱。
宋代,铅山场所产的铜与铅,经铅山河运到汭口镇,由信江再运至饶州永平监。所需的铁等原料、工具以及场内10万人的生活必需品,其中的大多数也须先从各地运到汭口,再经铅山河运至铅山场。为了加强对汭口的管理,淳熙(—)年间,朝廷在该镇设立了驻泊巡检司。
明嘉靖(—)年间,铅山境内南部发生了很大的山洪,河水陡涨,铅山河改了道,两河交汇处移位,使水运码头和商业中心的位置向上游移动了2公里,变动到沙湾市(今河口镇)来了。于是,河口镇迅速崛起,完全取代了汭口镇,成为江西东北部和周边区域的大宗物资集散地。
明朝中叶,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大气候下,除南、北两京外,江南地区日渐繁华起来。河口镇是当时集散和转运各地各种商品,销售本地大宗纸、茶以及铜、铁等矿产品的重要市镇,成了全国商品市场流通的结点,成为“八省码头”,跻身“名镇”行列。
古代,社会经济活动以河川航运为主。河口地处闽、浙、皖、赣要冲,各地大批量货物集散于此,远远不是一般狭窄范围内农业、手工业产品的交流之地。明朝后期,河口发展成商业巨镇,成了信江商道上*府课税征收的重要驻点。
清代中期,河口的发展超过了明代,进入鼎盛时期,它不仅是闽浙赣商道上的重镇,也是全国纸、茶的重要加工和集散地。河口“估舶自所聚,商务勃兴,人口约五万”(见《清续文献通考》(卷三百十四·舆地十·江西)。在前代基础上,河口镇区扩大了,除东西走向5华里的明清古街是主要商业街道以外,还分布着南北走向3条街道,近50条大小弄巷。
明清古街是河口古镇的主要街道。老街街名依次为一堡、二堡、棋盘街、三堡和半边街。北临信江,数处稍有曲折,店屋南北相向(西端的半边街仅南侧建店)。这条长街以南,其他街、弄,或纵或横,根据地形随意变通,不拘轮廓的方整和道路网络的均齐,自然而有序地一一展开。古街道平均宽约6米,原长约5华里,是当时闽、浙、赣、皖、湘、鄂、苏、粤等地百货集散地,店铺林立。据不完全统计,以往开设在这条街上的南北杂货、纸号、茶行、布店、药铺、油行、银楼、酒家、书肆以及手工作坊等店、厂共有余家,老街上另有会馆、祠庙6处。路面用长条青石和麻石铺砌而成。街石上布满花车(以前用来装运货物的一种独轮车)车辙。沿江10多处码头泊船有时达数千艘,江面上舟船如蚁,帆樯蔽江,常有船三日不能靠码头。清乾隆八年(年),《铅山县志》记载:(河口)“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胜事,实铅山巨观。”而今,老街原貌基本完好约3里,店屋门面原貌保存较好的还有余家,有的铺面额坊上,老字号的印记清晰可辨。
古街两旁的店屋从东向西一栋挨着一栋,每栋之间用青砖空斗筑就“风火山墙”,间或形成幽深的弄堂。这些弄堂,往北的,通向江边;往南的,则通往其他街、弄。信江边上构筑有大码埠10处,小埠头多处,便利居民浣衣、洗菜、汲水。大码埠用于停泊巨型商船、官舫,均用巨大的长条青麻石礅砌筑,呈半圆形、长方形或梯形。其中的“官埠头”建于明代,清代扩建,是当时官船停泊处。由此上岸,不远处便是同知衙门(俗称“二府堂”)。解放前多年间,县城都在永平镇。由于河口镇经济地位重要,则由知府佐官直接统辖。
当年,客舫货船“绕岸皆是”。码埠上货物日吞吐量均达数十万斤。“官埠头”现存一通清乾隆年间的青石禁碑,虽然风化剥蚀严重,但是在能辨认的字句中尚可见“一切货物上下,不得擅自挽夺,客商行李应归□夫挑送”等语,由此可见码埠上的繁忙,故有“买不尽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的民谚。
古街上的店屋多数为砖木结构。连续多进,有的进深达数十米。临街一进是门市铺面,也有的兼做手工作坊,二进以后一般布置居室、库房(栈房)和作坊。铺面宽1至3间不等,大多装有板门,营业时卸下成敞式店堂。店面常用木雕、砖雕、石雕或彩画等装饰,并悬挂牌匾或幌子,以招徕顾客。纸号、茶行、银楼、钱庄、药店、绸缎店豪华富丽,其他店面朴实典雅。楼房铺面则多临街直上,层层加栏杆和挂檐板。
古街的民居,无论是建于古街之上还是坐落于他处的,不以规模宏大取胜,而以布局紧凑、装饰华美和用料精良见长。居宅外观简朴,采用清水砖墙或粉白高墙,将全宅封闭。正立面上唯一重点装饰的地方是门楼,多用木雕拼镶或用磨砖雕镂、石料琢刻成仿木构件来装配。宅内的月梁、斗拱等构件亦精雕细刻,装饰与结构融为一体。在室内布局方面,则用各种隔断自由灵活地分切空间。它们没有繁缛排场所需的形式和拘谨的格局,虽然装饰富丽,但是布局自由,既自有天地而又四通八达,旧谓“井邑之宅”。这种居宅注重街道和邻里关系的处理,每每以千家万户之屋脊类比为自然山峦的“龙”,寓邻里关系于龙脉之中。再者,这些居宅形象多姿,且着意避开喧闹气氛,闹中取静。体现出屈曲、含蓄而又精致的审美需要。
古街北侧即背向信江的房屋,多建在地形甚陡的地方。迎水坡面砌麻石和红石,因地基珍贵,坡面陡直。于是,依自然地形作为房基,或凭空挑出,或以石质或木质柱子撑起,高筑临水楼台,俗称“吊脚楼”。曲折的踏步、临水的门洞、幽深的弄堂、大大小小的埠头,从河畔石缝中挣扎而出的灌木藤条,无不增添了江岸的活泼。在高高的吊脚楼上,凭栏远眺,那“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的胜景尽收眼底。
为了连接信江两岸,当地还建造了一座浮桥。浮桥南端通往古街的“棋盘街”(二堡与三堡的结合部)。北端是丹霞地貌的九狮山,可通往新滩乡的九狮、西畈、后畈、湖塘,以及横峰县、上饶县的司铺、宋村、纸坊、大地等处。
古街上还有一条人工小河,叫作“惠济河”,又称“福惠河”。据说,由明朝首辅、铅山人费宏倡导乡人开挖。这条小河自河口古镇东南郊起始,向西北进入老城区。临近镇区,又分成两支。一支入城,“引铅山河水,曲折十余里,萦绕河口,自二堡大街出,会信河,可通小舟,容水碓,居民利之矣”。郊外一段,用于引灌水田旱地;镇内一段,在方便居民日常所用的同时,又给古街增添了不少情趣。然而,它还具有一项更重要的功能——消防。惠济河上架设了19座不同的石梁桥。这方古镇,既将人包容于大街小巷舟车店肆的喧腾氛围之中,又让人去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雅致情调。惠济河上的石桥既沟通交往,也与河两岸的民居建筑互相衬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后来随着近代公路、铁路交通的日益发达,河口的水路交通要冲地位逐渐衰微。如今,河口的城市新区面积和人口密度早已大大超过旧的城区,社会经济活动中心日渐东扩南移。古街区逐渐冷落、荒废……然而,这方古镇老街区的环境风貌基本保持了下来。
年,国务院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求意见稿中,曾出现明清古街道的名字。年,铅山县人民*府将河口明清古街列入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年,江西省人民*府公布河口古镇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为了更好地保护古街,年,铅山县聘请同济大学国家名城保护中心编制《江西省铅山县河口历史名镇保护规划》。
内容来源:海外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停电公告
尊敬的客户:
下列停电时间,只是计划停电时间,实际上有提前或延时送电及特殊情况下不停电的可能;您如有检修工作需要配合,请您提前三天到昭阳分局及各供电局有关部门办理停、复电手续,以确保人身安全;在线路停电检修时段内,请您做好相关措施,严禁向停电线路反送电;如您需了解详细停电信息或查询线路停电影响区域,可进入昭通市*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