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筱洁
千载古彝圣地,百里杜鹃仙境。水分南北,襟六冲河而缀乌江;山向东西,傍大娄山而领九龙。衢贯西南,紧夤四邻。毗七星而达滇、蜀,挨金沙而接遵义;友织金而望安顺,挽黔西而通贵阳。璧嵌黔中,百万人口之古邑;珠镶高原,二十六族之福地。
登云龙之巅而极目兮,四野阔而苍茫。古城雄踞,气势磅礴。峰峦腾浪,岭谷吐雾。凤山昂雄傲之首,对江舞幽壑之蛟。龙昌坪风鬟云鬓,火烧箐绮冠霞披。集喀斯特之粹,九洞天水碧穴幻;汇山、林、涧之美,油杉河木翠峡奇。隅偏孕奇观,波潋支嘎阿鲁湖;山深酿旖旎,荷艳清虚洞口池。亲临而迷迷兮,风光四季而异:春红百里杜鹃,夏绿凤山草原;秋*小屯香稻,冬白大山冰挂。置身而怡怡兮,气候四时皆春:入惊蛰而舒舒,进三伏而凉凉;迎霜降而清清,逢数九而爽爽。宾客暇栖而忘返,游者频临而厌归。
伫慕俄格而凝目兮,任遐思之飞扬。走驿道之蜿蜒,溯往史之悠长:尧壤夏土,名源*方(注一)。商依平梁,周属夜郎。秦入汉阳,汉归平夷。唐置犍、郝,卢鹿于兹开基;宋成*国,罗氏凭此独立。明封宣慰,府辖贵州,引儒学而设教授,通九驿而连西南。
清置知府,易称大定,改土司而归正流,移流民而旺商贾。辛亥举义,城头换旗;终封建而开现代,隶省属而设分府。己丑解放,社会更新;隶属毕节,更名大方(注二)。颠覆旧制,干人当家做主;根除歧视,民族尽皆平等。兴教育而革陋俗,修水利而通阡陌。穷乡鱼跃,农民鲤挺。终穿棕披簑之苦,别刀耕火种之难;绝少食无盐之贫,断油灯草稔之艰。张尧舜之大道,展古县之新颜。
谒奢香墓而仰视兮,叹杰士之芸芸。英贤炳史,忠烈贯代;钟灵毓秀,业伟功丰。蛮荒苦地,常育坚韧之士;波诡历史,多铸勇慧之人。阿哲纳土,附元降*主之尊;陇赞霭翠,归明让彝君之格。海胸忍辱,睿智远目,助统中华,修驿弘儒,舍兹遗垂世之功;入会同盟,追随中山,心系故土,反清举义,简书留百年伟绩。建拥红会组织,有彭新民率首;随王将*长征,多杨淑尧之辈。背蒋解甲,杨伯瑶节亮;立*地下,蔡应达坚贞。仗剑抗倭,浴火援朝,水西壮士洒血;剿匪清霸,自卫反击,大方儿女捐躯。高人荟萃,咏士星耀。损益古今,*宅中《方志》推首;剑光虹气,周婉如诗词冠黔。明清累进士举人,当代盛专家学者。贤达充域内,精英遍九州。***民学,古往今来融八方能人;造飞机引擎,乌鸦洞内汇航空俊才。
临九层府衙而觅文兮,民俗丰而璀璨。重阁叠黛,飞玉流丹,尽显殿宇之雄;高台累阶,宏堂序列,犹现府使之威严。三塔巍而镇宝,百井古而珠喷。人声鼎沸,月琴悠扬,彝舞与火把共映;银饰闪闪,芦笙爽鸣,苗女与小伙跳花。山旋水转,少长竞逐,"抛儿"展仡佬之勇;词朴曲纯,男呼女应,山歌抒乡民之情。彝文韵雅,辉耀济火之碑;摩崖刻文,长留千岁之衢。漆精器雅,得贵州三绝之誉;绘素画朴,居国内鼎足之立。
入奢香古镇而品珍馐兮,风味殊而烹异。曲街雅布,木楼栉比,凸显古彝之风;户陈山珍,店罗美食,尽现大方特色。饪艺夺睛,肴香扑鼻。即嗅之而垂涎,乍尝之而胃急。皱椒辣正,芸豆浓郁;竹荪绵软,天麻滋补。豆制品精绝,引淮南王生妒;"八碗席"丰盛,令詹厨子自惭。"蕨菜炒腊肉",清脆不腻;"骟鸡点豆腐",白嫩可口。"酸菜汤"爽口,"莲渣闹"养身。长石挂面劲,阁鸦*粑香。"水花酒"醉客忘归兮,"蹄花粉"馋人而流连。
嗟乎!千岁府地,百代彝居。荒服瘠土,京远鞭短。官压族欺,叛服靡常。然经沧桑而犹存,历乱荒而日兴。非天助而神佑,仗德*而文昌。坚忍不拔而开拓成,崇儒劝学而智慧生;英勇强悍而族得保,自力更生而事业兴。承德传*,继往开来。*谋发展,仰领袖治国之方;民齐奔富,赖中央扶贫之策。众族勤劳奋进;百行携手创新。高楼林立,街道蝶化,城区尽显繁华;物阜民丰,农村嬗变,乡镇皆成闹市。曩昔茅草土屋之村,青砖黛瓦,画栋雕梁;曾经赶马背盐之人,手驭汽车,足踏摩托。寨接水电,生活距城市日近;村通电信,见闻越天涯益远。种植大棚覆地,养殖加工遍乡。黔电送粤,增值富煤之利;物流天下,名获八方之誉。乡镇扬脱贫喜讯,村寨飞致富欢歌。山径伸而柏油路,岫壑连而高速横。空港起飞雄,何叹五洲之远;高铁枕县境,竟笑天涯咫尺。
雄哉,大方!山宝物华,修文昌德。落后不丧发展之心,贫困愈坚奔富之志。抛穷帽于九天,扬盛名于当下。改县设区,天降机遇。猛虎之添双翼,鲲鹏之逢扶摇。望发达而愈近,指富裕于未来。前领靠*,后撑有国。顺时代而腾飞兮,乘东风而起航。铺锦绣于前程兮,迎明天而辉煌!古彝圣地大气磅礴,奢香故里方兴未艾!
注一:据高隆礼、高祥勋考证,大方名源商周属方国*方之别称。北人崇神,南人尚*,以*为大。北人南下而歧视南人,故南人将*方改为大方,大方由此得名。
注二:民国3年(),废除府治,设大定县,隶贵州省贵西道。民国24年(),改隶贵州省第四督查专员公署。年解放后,隶属毕节专员公署。年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大定县更名为大方县。
作者简介张秉衡,贵州大方人,年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原*委书记。年毕业于大方县第一中学,年入伍到河北唐山,年毕业于安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今淮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法专业。先后供职于电子工业部54所和13所。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过大量散文、诗歌和理论文章。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与人合著)《美学导引》、《网络思想*治工作艺术》。其赋作《百里杜鹃赋》、《北斗赋》、《中国电科赋》分别发表于《光明日报》、《中国*工文化》等报刊。
文/张秉衡
编辑:吴春妹编审:邹江川监制:叶光良总监制:朱光伦更多新闻
《黔西北记忆》栏目开篇语黔西北记忆①美丽毕节我的家黔西北记忆②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黔西北记忆③毕节古人类的足迹黔西北记忆④毕节的来源及建制沿革黔西北记忆⑤水西改土归流的历史过程黔西北记忆⑥“乌蒙磅礴走泥丸”用典追考黔西北记忆⑦革命老区黔西北黔西北记忆⑧“彝族古代百科全书”——《西南彝志》黔西北记忆⑨享誉全国的毕节市彝文文献翻译研究中心黔西北记忆⑩黔西北苗族迁徙路线图黔西北记忆?黔西北苗族与蚩尤黔西北记忆?黔西北苗族的传统节日黔西北记忆?猪拱箐:清末黔西北苗民起义的根据地
黔西北记忆?毕节布依族的历史与文化
黔西北记忆?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黔西北记忆?毕节一中的前世今生
黔西北记忆?毕节彝学研究院
黔西北记忆?毕节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黔西北记忆?毕节“藏羌彝文化走廊”建设综述
黔西北记忆?西部大开发拉开序幕的地方——洪家渡
黔西北记忆?乌江源头在毕节
黔西北记忆?毕节摄影史话
黔西北记忆?毕节公路交通史话
黔西北记忆?磅礴乌蒙万里路
黔西北记忆?毕节飞雄机场建设始末
黔西北记忆?皮皮翻翻及其它方言土语
黔西北记忆?经典的毕节话荟萃
黔西北记忆?惊世骇俗的毕节兰花
黔西北记忆?东汉南中第一名士——傅宝
黔西北记忆?助诸葛亮南征有功的彝族首领“济火”
黔西北记忆?奢香:明初著名彝族女*治家
黔西北记忆?张谏:明代贵州第一个进士
黔西北记忆?李世杰:清乾隆年间兵部尚书
黔西北记忆?晚清重臣丁宝桢
黔西北记忆?周素园:贵州辛亥革命元老
黔西北记忆?中共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
黔西北记忆?钱壮飞:中共情报工作的“龙潭三杰”之一
黔西北记忆?丁扬斌其人其诗
黔西北记忆?余达父:毕节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
黔西北记忆?黔西北清朝著名女诗人周婉如
黔西北记忆?毕节著名的民族资本家刘熙乙
黔西北记忆?一代宗师王之和
黔西北记忆?威宁籍苗族大学校长杨汉先
黔西北记忆?威宁籍医学博士张超伦
黔西北记忆?朝鲜战场上的二级战斗英雄刘兴文
黔西北记忆?打虎英雄罗学芳
黔西北记忆?品读毕节
黔西北记忆?七星关赋
黔西北记忆(51)七星关的来龙去脉
黔西北记忆(52)毕节倒天河是怎么来的?
黔西北记忆(53)毕节城区40余万人的“大水缸”——倒天河水库
黔西北记忆(54)
所有毕节人,“响水轰雷”名字的由来黔西北记忆(55)纱帽山的故事
黔西北记忆(56)倒天河上的桥
黔西北记忆(57)南关桥,老毕节城的地标建筑
黔西北记忆(58)毕节五龙桥的考证与传说
黔西北记忆(59)那些年毕节城里人是怎样过年的
黔西北记忆(60)走近三百多年历史的毕节一小
黔西北记忆(61)打捞那些遗落在岁月里的毕节老品牌
黔西北记忆(62)毕节“人民剧场”:老毕节城最重要的地标建筑
黔西北记忆(63)毕节古城街道名称初探
黔西北记忆(64)炉火映红铁匠街
黔西北记忆(65)毕节人民公园的历史印记
黔西北记忆(66)回忆“炒米糖开水”的吆喝声
黔西北记忆(67):清代知名的毕节路氏翰林家族
黔西北记忆(68)大屯土司庄园
黔西北记忆(69)大南山苗寨
黔西北记忆(70)七星关沔鱼河的传说
黔西北记忆(71)
碧阳湖畔好风光美文值得细欣赏
黔西北记忆(72)品读大方
看完记得点亮下方“赞”和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