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的朋友圈被两条消息刷屏,一条是国际的,那个有名的80后胖子的新闻,另一条是本地专线物流界的,中山横栏一个做河南专线的物流公司老板跑路了。
横栏的这个叫大河物流的公司好像是昨天确认跑路的,据说跑路的老板卷走了多万的货款,网上有人说,代收货款的货要找大公司发货,他们实力雄厚,不会跑路,在此,我不禁想提醒一下,前几年,就在横栏的隔壁古镇,那个叫顺达的物流公司老板去澳门输了十几个亿,然后破产,大量厂家损失惨重,群体事件出来后,整个中山的正常的银行支票业务都受到很大影响。
顺达物流还不够大吗?规模不够大怎么可能卷走十几个亿的代收货款去澳门?所以说,厂家通过物流公司代收货款风险非常之大,看物流公司表面是否有实力于规避风险作用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广东的物流市场很有意思的,每个区域各有特色,古镇横栏主要运灯具,乐从龙江主要运家具,容桂东凤主要运家电,我不知道乐从龙江那边的市场现在代收货款的情况怎么样,但容桂东凤的家电行业的物流代收货款的业务这些年已经变得非常少了,可能与家电行业高度电商化有关吧,传统家电批发商现在的货已经非常少了,所以代收货款的业务也大幅减少了,我们做北京线的,代收货款的业务更是几乎没有了。
可能是古镇横栏的灯具市场还有着它的特殊性吧,太多非标品并不大适合电商销售,加上工厂和客户的规模都非常小,相互之间不信任,所以就广泛使用专线物流公司作一个中介,由物流公司代收货款,客户收货付款,物流公司再付给厂家,这样就导致了物流公司手头有大量厂家的货款。
因代收货款还可以收手续费的,所以部分专线为了揽货不惜低价抢货,运费的差额想办法在手续费上找补,何况,手头还有大把别的人钱可以用来周转,确实比较有利于初创公司。
因行业特殊,厂家担心客户收了货不付款,客户又担心打了款后厂家不发货,所以我估计就算再跑路几家专线物流公司,古镇横栏的这个怪象短时间里应该还是解决不了,那么,作为厂家,能做的就只能是,如果这家物流公司收到货款后一个星期内还在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不支付厂家的货款,那就应该是有问题,应直接停止再发货,避免损失扩大。
代收货款这种模式专线公司就沾到便宜了?也未必。也许确实有部分初创的专线物流公司利用厂家的代收货款度过了最初的资金紧张期,如果经营有方,公司慢慢地也就做起来了,但现实往往是,就算公司越做越大,手头别人的钱跟着越来越多,很多人其实分不清楚手头的钱究竟是自己挣来的还是只是帮别人保管几天,数字大了后往往就会头脑发热,高消费、投资等,甚至,去澳门豪*,一旦出问题,就只好跑路,于是,朋友圈里就再次刷屏。
有很多时候,专线公司的倒下往往就是因为手头有太多代收货款,所以我想,如果古镇横栏的厂家都像地砖行业那样坚持款到发货,可能那个区域的专线物流市场发展会健康得多,肯定不会出现如此频繁的跑路现象。
对专线物流来说,比代收货款更危险的还有,那就是代垫货款,代垫货款的操作模式一般是这样,物流公司去厂家提货时先开张两个月之后的支票,同客户谈好客户收到货时给开一个月后的支票,这样,客户的支票先兑现了,然后物流公司开给厂家的支票再兑现,如果这个链条顺利运转,倒也问题不大,客户卖了货有钱进账户兑现支票,物流公司因为这样做不仅有手续费收还有了物流业务,厂家有了物流公司的支票担保敢于发货,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型。
但问题是,物流公司在这个链条里,其实是充当了担保人的角色,等于是在做金融业了,金融业最重要的事是什么?风控啊,如果客户的支票跳票,那风险可就不是一般地大,所以绝大多数专线物流公司都不敢碰代垫货款的业务,我们百事替更是从创业那天开始就拒绝接任何代垫货款的业务,风险实在太大。
但也有例外,今天上午步行去广运物流去找陈育标同学聊天,就听他说起大家一个共同的熟人Z老板,前些天,他的一个客户跑路了,那个客户在跑路前给他开过好几张支票,加起来有70多万,Z兄的公司规模非常小,过去五年的净利润加起来也未必有70万,唉。
陈育标同学说,作为朋友,几乎每见一次Z兄他都要提醒一下不要做代垫货款业务,但Z兄可能是因为实在太缺货了,加上代垫货款的业务比正常的收费要高些,所以就一直没听,终于,出大问题了。
所以,有所不为还是很重要的,我认为,业务少点就少点吧,代垫货款的业务是绝对不能碰的,那是金融行业的事,我们专线人没有那个领域所必需的风控能力。
(题图为邱新生老师的摄影作品)
杨文辉赞赏是对作者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