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30日
泉州车站停运
泉州旧车站原来不叫旧车站
它叫泉州车站
它是泉州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车站
很可能将成为泉州第一个游客集散中心
12年后,旧车站还在
拟将设置“古城游客集散中心”
为了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古城宜居环境,有意对泉州旧车站片区进行改造开发,打造成集公共停车、旅游集散、城市展馆、商贸购物为一体的古城游客集散中心。
在近期的调研中,鲤城区要求相关部门做好项目规划和审批,促进古城游客集散中心项目尽快动工建设。
早在今年3月
泉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托
已做了该片区的初步方案
中间部分作为集散空间使用
并且满足天后路、民权路、指挥巷的进出场需求
集散空间3D俯瞰图
原有木构件作为入口大厅
空间相互渗透
喧嚣渐去的旧车站
“那个时候,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年,旧车站落成并投入使用,营业场地1万多平方米。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旧车站周边的人流与物流逐渐增多,小旅社、小饭馆随之兴起;到了70年代末期,布匹、手表、雨伞、箱包等小商品渐渐汇集在讲武巷、天后路、指挥巷、幸福街、涂门后街、中山南路等车站周边的街头,成为商业货物的集散地,聚集着众多小商品批发商。
也许,那个人来人往的热闹,将随着“游客集散中心”而重现。
旧车站周边的苏联式建筑
因具有较高保留价值
在方案中被建议保留下来
“利用游客集散中心功能,将旧车站这地块活化。”泉州旧车站改造方案相关设计人员介绍,这也是新时期泉州旧车站被赋予的新功能,并与原有的交通运输功能相呼应。
上述方案设计人员称,经他们现场踏勘和深入研究,初步提出保留东侧写有车站字样的发车楼、材料库、办公楼这三栋建筑,其外部尽量保留苏联式建筑特色,并对其内部进行改造,与游客集散中心功能相呼应。旧车站西侧有个修车区,将局部保留作为集散区,用来停放车辆和车辆维护,以及车辆充电场所等。
建筑风格上会更突出简洁,因功能性建筑体量较大,并不会采用大量的红砖红瓦形式,但会汲取闽南元素融入建筑中,比如利用闽南建筑图案、构件等细节体现。
“旧车站的初步设想,是符合古城的城市双修。”
泉州市规划部门相关人员介绍,他们还将对初步设想和方案,做进一步的论证和修缮。我们也从鲤城海滨街道获悉,目前这个项目还处在调查摸底阶段,还需要进行立项审批等手续。
旧车站的改造
既是旧的结束
也是新的开始
它将重新见证
另一个时代下
泉州城里的人来人往
……
文/小琴月芳编辑/麦麦
图/泉州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花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往期推荐
?西街最破的这家店,有人写诗赞美它,却没人知道它的秘密
?西街旧馆驿客栈的店长,原来好这口
?雨巷里的书香世家:一门4校长、中国女诗人、80后作家……
?西街的身世:为何它的巷子越来越窄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