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灯饰行业80后顶级设计师。用对灯饰设计的热情点燃梦想之光,他曾夺得被誉为国际设计界“奥斯卡奖”的iF设计金奖,亦拿到了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提名、中国青年设计师30强、全国照明电器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山市优秀专家·拔尖人才等荣誉。如今,马驰的身份还包括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灯具专业学科带头人、中山市艺术设计研究所副所长、马驰照明工作室创始人。
走进马驰的工作室,一种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气息扑面而来。70平方米的工作室布局紧凑而不凌乱,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各种美轮美奂的灯具和元器件。
“这里既是我的工作室,也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实验室。”午夜工作室学生求知热情让他不忍离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灯饰设计师,在当天的访谈中,马驰似乎更愿意讲他的学生,以及他的教学模式。
马驰脸上挂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
“我有时候不太敢在工作室待太久,特别是晚上,因为我一旦在这里,学生便会就各种问题问个不停,他们好学认真的态度让我不忍离去。”马驰脸上挂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于是,很多时候,当外边已经一团漆黑的时候,我的工作室内依旧灯火通明,甚至可能一直持续到凌晨。”年6月刚到学校时,马驰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玩游戏,他会直接将手机没收,看到学生不上进,也会不留情面地批评。“我带的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我希望他们离校前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然而,马驰的好意并未得到学生的理解。相反,因为过于严格,他曾被学生投诉。
“我带的都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我希望他们离校前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后来,马驰改变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除了态度的转变,更为重要是他更多的采用了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他的工作室成为学生最好的实验室,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主动找到马驰,希望可以跟着老师学习灯饰设计。
“其实我可以感受到很多学生对设计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最初向我发短信或邮件请教的时候,那种小心翼翼、害怕被拒绝的态度令我感动,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和在乎一件事情的人才会如此。”在马驰的书桌上,有本名叫《漂泊的理想:社会学视角下的教育隐忧》的书,马驰说:
“对于职业教育,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很多。”马驰说,“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工作室+工厂+市场’的教学模式,产品在实验室中完成设计开发,通过合作工厂加工制造,最后进入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整个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程参与,每个环节都有实时的反馈,发现问题迅速改进。我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两翼齐飞的学生,增加他们将来就业的砝码。”开馆进闭馆出刨根问底追逐行业前沿
虽然人在学校,但马驰并未离开灯饰行业的前沿市场。他的身份除了是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灯具专业学科带头人,还担任一些知名灯饰企业的设计顾问。
“如果一味在学校囿于课堂,一方面会与市场脱节,不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另一方面,对于新的灯饰工艺、材料,尤其是不断更新的设计理念,也会缺乏认知。”说起对行业前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