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太平田背的小山村.儿时看着大人隔些天又去赴墟,时不时会带回点好吃的让兄弟姐妹解解馋,这让我从小就产生了一种对中山墟的向往。有一天,父亲终于带我去赴墟了,要走六七里的路程,路上难得见到了稀少的汽车及脚踏车,更让我心里充满惊奇和激动.来到墟上,从老街口进去,窄窄的街道(准确说应该叫巷子)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熟人打招呼声,店铺里的各种买卖声,此起彼伏。在大人缝隙间穿行的我被挤得喘不过气来。好久都弄不明白,为什么大人都往那里挤,其实街两边就几间剃头店和缝衣店,还有街两边用土箕装着菜苗或鸡蛋叫卖的人群。
父亲拉着我,在街上挤了一圈,什么也没买,碰到了一位要好的朋友,要我叫叔,并一起来到上庙坊对门的供销社食什店,站在柜台前,每个人要了一碗头老酒,门口有卖鸭肉的(那时卖熟鸭是按块买,五分钱一块),各人买一块,边吃边谈天说地,喝得比孔乙己还孔乙己的,还挟了块我吃,并顺手让我喝了口酒,害我晕了半天。许多年以来,我还感觉那是父亲喝过最高兴称心的酒,胜过现在的海参鲍鱼宴,也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人间美味。这就是我儿时的中山墟印象。长大后外出谋生离开了中山,还不时想起儿时的老家,怀念故乡的
稻香味老酒……。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前几年回故乡定居,年纪大了时间有了,东走走西看看,发现家乡真的很美,完全忘却了儿时的记忆和印象。咱不比大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更不比京城的帝王之都,也不比海南的秀丽风光。我们中山古镇象是一位知书识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大家闺秀,穿着极为得体青花瓷般高贵的旗袍,这可是世间最富魅力的一蔽,楚楚动人、亭亭玉立。有着众里寻她干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澜灿处的感动。
挺秀的武龙山,传说中的出米岩,神秘的聚仙岩、千年古塔,令人心旷神怡的石岩岽,历尽沧桑的永安桥,令人神往的古街、迎恩门、九井十三庙,传奇的百家姓、*家话,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人间珍品。牵肠挂肚的汉剧、十番音乐;回味无穷的*家话;百家姓联。使人流连忘还的客家古镇,你是一颗文化之珠、文明之珠、璀璨之珠。这颗大中国的皇冠上的一颗宝珠一定会永远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呵,家乡变了。国家好*策温暖了家乡,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最美乡村。山变青了、水更绿了、街道干净了,乡亲们意识变了,古街保护改造开始了,美丽乡村动工了,家乡的未来会变得越来越美了。这些应感谢古镇领导、外出乡贤及中山人民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
横批:百姓安康
中山毓秀,武所风光,自古名人辈辈出上庙保文,下庙佑武,从今将相代代传
图:钟文泉文:吴世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