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24日,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修编)》公示。规划研究范围为中山市全市域,规划年限为-年。
以“湾区西岸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为总目标,打造有竞争力的湾区交通、有吸引力的城市交通和有活力的区镇交通。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近期建设规划
铁路城际项目4项,包括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广州18号线(南中珠城际)。
高速公路项目7项,包括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东部外环高速、中山西部外环高速公路(含小榄支线)、香海高速(含支线)、广中江高速、南中高速。
重点道路项目16项,包括三古路、南三公路、博爱路东延线、沙港公路、火炬快线、大涌快线、横栏快线、金凤路、翠山公路、西北快线、G快速化改造、*圃快线、三角快线北段、民众快线、南朗快线、坦洲快线。
客运枢纽项目2项,包括中山市枢纽站场新建改造提升工程(包含中山站、中山北站、中山西站)、南沙港铁路客运化场站(*圃站、东凤站)。
公共交通项目4项,包括港口公交站场、马鞍岛北公交停保场、中山港公交站场、建设环线快速公交(西半环)等。
(一)铁路城际规划
中山规划4条铁路,分别为东西向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南北向广中珠澳高铁;争取深南高铁。
现状和规划5条城际,其中东西向为深珠城际、中南虎城际;南北向有广珠城际,广州18号线(南中珠城际);积极争取深中城际接入。
铁路城际规划方案图
(二)高速公路网规划
市域范围形成“六横四纵”的高速公路规划方案,其中六横分别为广中江高速、中江高速、中开高速、伶仃洋通道及西延线、西部沿海高速、香海高速;
四纵分别为西部外环高速、广珠西线高速、广澳高速、东部外环高速。高速公路网里程达.0千米,密度为23.6千米/百平方千米。
高速公路规划方案图
(三)港口航运规划
提升完善中山“一港五区”格局,打造珠江西岸江海联运综合枢纽体系。重点发展中山港区;*圃港区依托南沙港铁路,建设多式联运中心;神湾港区依托粤澳游艇自由行优势,积极拓展休闲旅游功能。
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体系的背景下,中山探索与南沙港、深圳港打造组合港。航道方面,通过规划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扩大中山内河航道通行能力。推动新客运港搬迁工作,构建珠江西岸最大异地候机客运中心。
开发7条水上航线,建立与湾区城市之间的便捷水路联系,7条航线分别为中山至深圳福永码头、深圳蛇口码头、深圳前海客运码头、香港中港城码头、香港海天码头、澳门凼仔码头和澳门外港码头。
(四)航空发展规划
加强与周边大型航空机场的交通衔接。加快推进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建设,形成湾区机场群服务核心区,将中山建设成为搭乘飞机最方便的城市之一。
规划三类通用航空机场,一类机场1个,为综合性保障机场,位于三角镇;二类机场2个,主要用于旅游,位于神湾镇和翠亨新区;三类机场4个,主要用于高端商务出行,位于中心城区与西部组团。
(五)货运发展规划
布局“6+5+N”公路货运物流枢纽体系。规划6个一级节点,服务于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的大型的、多功能的综合货运站场,分别为北部物流、东凤物流、神湾物流、保税物流、宏昌物流、*圃物流。
5个二级节点,以区域物流、专业物流和分拨业务为主的货运站场,分别为德润物流、西南物流、天宏物流、港航物流、普洛斯物流,其余的为一般货运节点。
(六)综合客运枢纽规划
规划形成三级对外交通枢纽体系。一级枢纽2个,为中山北站和中山站;二级枢纽4个,为中山新客运港、小榄站、中山南站、中山东站;
三级枢纽12个,分别为三角通用机场、中山汽车总站、古镇站、中山西站、南头站、南朗站、翠亨站、东升站、翠亨新区站、三角汽车客运站、城东车站、三乡中心汽车客运站。
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图
(七)快速路网规划
结合布局原则,形成中山市“四横五纵”一级快速路网络。一级快速路总里程千米,密度0.52千米/平方千米。
“四横”分别为东阜路-阜港公路-阳光大道-翠海道、沙港公路-火炬快线、古镇快线-北外环、横栏快线-南外环-翠亨快线;
“五纵”分别为G、*圃快线、三角快线-长江路-坦洲快线、香山大道、民朗大道。规划“十三横六纵”二级快速路网络网络,里程千米,密度0.52千米/平方千米。
快速路网规划方案图
(八)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支撑高频公交通道的两级公交专用道网络,提速公交服务。设置两级专用道,I级公交专用道网络覆盖中心城区,满足主要客流通道,网络总长为公里;
II公交专用道网路覆盖城区及外围组团内公交线路及客流聚道路规划建设,实现各组团内公交全面提速,网络总长公里。规划71个公交枢纽站,总面积约为45公顷,其中独立占地型公交枢纽站40个,用地30公顷;
项目配建型公交枢纽站31个,用地15公顷。规划新增个公交首末站,总面积34公顷,其中现状保留44个,配建38个,新增个。规划公交停保场22个,面积约67公顷。
公交场站规划方案图
(九)慢行交通规划
根据城市景观、滨水与居民出行特征构建绿道、碧道和通勤道三层慢行廊道体系。构建千米市域绿道系统,其中区域绿道千米,城市绿道千米;
滨水碧道方面,规划长度共.3千米,分为都市型、城镇型、乡野型、自然生态型;市域通勤廊道系统方面,共.8千米,串联打通重点职住区域。
慢行交通规划方案
(十)停车系统规划
完善停车收费*策,推动路内停车收支两条线的收费管理,将路边停车收费纳入财*交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发展公共交通。
优化停车泊位供给,细化并优化停车分区,调整配建指标;推动老旧小区、医院等热点片区停车立体化;增加老旧小区夜间路边泊位。
成立全市停车统筹协调机构,完善停车制度建设,一是对全市停车进行统筹管理,二是建立市镇两级的停车考核,纳入街道和镇区督办。
(十一)智慧交通规划
持续建设“互联网+智慧交通”项目,构建“1+2+2+5”智慧交通系统,分别是交通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市综合交通协同指挥中心、市公安交通管理协同指挥中心;综合交通决策支持系统、交通综合信息支持系统。
打造互联网+高品质服务,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以社会公众多样化出行需求为导向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公交;建设智慧大道提高精准交通治理手段。
建立大范围协同、实时、准确、高效的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完善货运物流信息化标准,实现从物流企业到物流网路的信息化、智能化。
(十二)交通管理规划
在公交相对完善的中心城区划定限摩区域,分区域分步骤加强摩托车管理,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电动自行车实行规范管理,启动电动车上牌工作,严格管理电动自行车行车秩序。
来源:中山市自然资源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