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几个表情包,表达下小编此刻的欢欣鼓舞之情
此刻,正式进入正题:
↓↓↓
古镇这三家机构已被中山市高调认证“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
中山市灯饰设计与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山市LED灯具质量管理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中山市协同创新中心。
↓↓↓
当然,这三家机构都是在古镇。
解说开始
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日前(9月1日)发布名单,22家机构被认定为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古镇镇“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赫然在列。"
新型研发机构是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载体,是广东省、中山市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力量。年,中山市发布《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管理办法》,同年,全市有24家机构被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获得建设经费补贴总计万元。其中4家机构另获产业化项目立项支持总计万元,10家机构另获研发设备财*补贴总计万元。
年,古镇镇“中山市华标检测有限公司”被认定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获建设补贴50万元,“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入选12家认定(培育)名单。年,“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申报的“中山市中大半导体照明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中山市新型研发机构。
申请市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的单位必须具备稳定的研发队伍和研究实力,具有面向企业服务、围绕市场配置资源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通过提供相关服务促进机构本身良好运转和发展的能力,必须具有明确的主攻方向,能切实解决我市产业共性技术问题,有主导或参与国家、省、市技术攻关专项的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合作服务企业和产业发展。各机构一旦被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必须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行业服务能力,为我市科技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山市科技局对新型研发机构实施动态管理,每三年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单位继续认定为新型研发机构;对考核为不合格的,限期一年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取销其资格。
解说开始
中山市灯饰设计与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山市LED灯具质量管理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中山市科技局日前认定了首批16个市级协同创新中心。古镇镇两机构入选,分别是中山市灯饰设计与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山市LED灯具质量管理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3D打印将改变灯饰业设计制造流程
古镇镇的“中山市灯饰设计与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此次获得了“认定资助”和“服务型重点资助”,资助费用将用于场地租赁、仪器设备和软件购置、人力资源成本、项目研发、公共服务、交流合作和产业资源规划等与协同创新相关的开支。
中心原名灯饰设计创新协同一体化平台,组建于年12月,是一个市场化运作,依托武汉大学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由金运激光控股子公司、全国最大的3D打印云平台企业武汉落地创意公司投资控股并提供运营支持,服务古镇灯饰产业设计制造领域,兼具相关技术推广及人才培训、培养的的公共服务机构。共建古镇镇3D打印快速成型公共服务平台,亦是中山市人民*府与武汉大学战略合作的内容之一。
该平台通过整合全球设计师资源,以提供3D打印为手段,为灯饰企业提供文化创意,帮助古镇灯饰制造由传统的“手稿-开模-打样-制造”设计生产流程转变为全数字化的“三维设计-数字建模-3D打印快速成型-制造”现代设计制造流程。该模式改变了灯饰企业在量化生产前的研发设计打样全过程,极大地缩短了企业设计研发周期,降低了创新成本,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革命性的变革意义。
此次申报,平台运营方中山市古镇意造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是主申报单位,其他参与单位还包括古镇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山市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和武汉大学文化创意研究中心等。各单位除运用3D打印技术改造灯饰设计流程,提升设计能力外,还将共同调研、探索古镇灯饰产业原创设计能力与现有生产工艺方式方法,搭建互联网设计师平台、整合全球设计资源,着重设计及其设计辅助人才的培养,引导灯饰企业使用创新服务,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灯具质量管理促进行业规范化
古镇镇的“中山市LED灯具质量管理服务协同创新中心”此次获得了“认定资助”。中心原名LED灯具创新和质量管理服务中心,下设人才培训、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和信息服务等版块,定位灯饰行业,采用全程式跟踪服务,实施服务人员规范化、服务内容规范化、收费标准规范化,促进灯饰服务业与灯饰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
目前该平台有古镇和横栏2个灯饰质量综合服务中心,5个检测实验室,同时开展灯饰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员工培训,每年可向灯饰产业输送多具有相应资质认证的灯具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根据《中山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协同创新中心分为研发型、服务型和企业三类。市财*预算安排专项资金,通过认定、建设资助和运营补贴的方式,对经认定的市级协同创新中心给予支持。其中认定资助一次性50万元;重点建设资助按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不含土地成本等)50%的比例,研发型最高资助万元,服务型最高资助万元;运营补助按最高不超过实际支出额30%的比例,单个项目最高50万元。
(来源:南方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