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镇物流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头号工程中山打造7个重大平台对接深圳
TUhjnbcbe - 2021/7/17 18:31:00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zhuanjia.html
来源:南方日报记者廖瀚叶志文

“深圳产业向西,中山是重点承接地。”

12月21日,年中山—深圳*企交流对接会上,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

大桥时代步步趋近,深中合作的推进来到了关键时期。12月23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提出,要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以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对接深圳"西协"战略。

这也是今年中山多个镇街*企代表团到访深圳的动力。

图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

加快共建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中山能为未来的深中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多大的产业承载力与发展空间?在*企交流对接会上,中山向深圳企业代表们展示了中山产业空间“再造”的蓝图:总面积超平方公里的7个重大平台,占全市面积的26%。

这是中山今年提出的“3+4”重大平台建设规划的一次重要亮相。横向来看,它提纲挈领地体现了中山梳理土地资源、促进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品质的决心和行动路径;纵向来看,它是中山对近40年城市发展思路的重新梳理,是中山迈入城建新时代的标志。

产业升级背后的“重大平台”演变

为什么要构建“3+4”重大平台?

探究这一规划的意义,要从中山曾经的产业发展模式,与打造大平台的思路说起。

上世界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东风中依靠制造业迅速崛起的中山逐渐形成以镇为单位的产业聚集带:以五金行业为基础,小榄锁具、脚轮名扬全国;灯饰从无到有成为古镇第一名片;服装、红木家具在沙溪和大涌发育形成产业基地与批发市场。

在“市管镇”的体制下,中山诞生了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至今仍是全省专业镇比例最高的城市。专业镇这一概念的本质,可以理解为以镇为单位形成的产业发展平台。

但当发展进入新阶段,生产要素的简单堆叠产生的效益逐渐递减,这片土地上以镇域隔开的23个产业集群遭遇了协同发展不畅、资源流动受阻的难题。曾经带动中山平地起跳的“跳板”变成了限制发展水平的“短板”。

产业的发展,亟需更高层次、更大承载力、更强吸引力的平台进行支撑。在对产业、土地、行*架构、城镇规划“四个难以为继”的反思中,中山在年提出,并开始布局9大市级产业平台的建设,包括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三角园、*圃园、坦洲园、板芙园、小榄园、古镇园,总规划面积达.36平方公里。

火热动工建设中的岐江新城。

9大市级产业平台规划的提出,将产业平台的发展上升到了市级统筹的高度。这是中山为破解产业发展“小散乱”问题,而在平台资源整合上迈出的第一步。

中山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规划——坚持世界眼光,强化湾区主阵地意识,加大市级统筹力度,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总面积平方公里的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火炬开发区建设,集聚优势资源打造“三核鼎立”的重大平台,引领带动全市产业布局、创新布局的全面优化。

根据定位,中山要努力把翠亨新区打造成参与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把火炬开发区打造成创新发展主引擎,把岐江新城打造成城市未来的新客厅。在加强市级统筹的基础上,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火炬开发区三大核心平台地位的确立,明确了中山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同时,三大平台的规划总面积达平方公里,也超过了年提出的9大市级产业平台总面积,这是中山将重大平台打造置于更高优先级的信号。

随后,在今年10月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了7大重大平台建设规划:根据《方案》,中山通过全市“一盘棋”和跨镇跨街统筹,突破现有行*区划,划定7个重大平台,包括三大核心平台与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在“3+4”重大平台建设规划中,“3”指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岐江新城三个核心平台,“4”包括中山北部产业园、中山西部产业园、中山科技创新园、中山南部新城四个万亩级产业平台。

至此,“3+4”重大平台建设规划正式成型。在12月23日召开的中山市委十四届十次全会中,“推动“3+4”重大平台建设”写入了“十四五”规划。

一次对现有发展模式的突破

“3+4”重大平台对中山意味着什么?

今年12月,中山市委书记赖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山将把打造重大平台作为“头号工程”,瞄准未来5—10年甚至更长时期。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时间,重大平台的建设都将成为中山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抓手。以功能区思维,推动镇街一体化发展,“3+4”重大平台的提出,是是对中山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再创造——

与传统专业镇模式相比,“3+4”重大平台规划突破了突破了现有的行*区划,不再以镇街为单位谋划产业发展,而是跨镇街打造市级重大平台,将产业平台发展置于城市发展第一优先级的高度;

与9大市级产业平台规划相比,“3+4”重大平台规划总面积超过平方公里,是9大市级产业平台规划的约2.7倍,占全市土地面积26%。

对比之下,中山在重大平台的规划上所体现的魄力和决心可见一斑。《方案》提出,中山将构建中山市重大平台发展新格局,增强产业平台的承载力、带动力和竞争力,引导项目、资金、土地要素向重大平台集中,发挥产业平台规模经济效应。

其中,中山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火炬开发区这三个核心平台的规划建设,被放到了优先级更高的位置——三大核心平台面积超平方公里,占七大平台面积的57%,占全市面积的15%,覆盖了中山市从伶仃洋西岸的马鞍岛到中山市中心城区产业资源最丰富的连片区域。

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前沿阵地,迈入了集中发力、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大湾区城市密集向珠江口布局产业平台的背景下,三大核心平台的规划建设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产业空间拓展的路径,更是中山环湾布局、向东发展战略的集中、典型体现。依托三大平台,中山跳出了原有的发展模式,向前跨步。

第一步,是城市建设的跨步。去年,翠亨新区与岐江新城先后公布了最新的规划调整方案。翠亨新区定位为珠三角西岸广阔腹地、承接深港地区高端产业和优质要素的桥头堡,而岐江新城则将通过多条主干道的快速化改造,在其范围内打造贯穿南北,联接东西的"十字"型交通架构。这将使两个未来的城市新中心——岐江新城和翠亨新区的联系更加紧密。

经由翠亨新区链接到中山的东岸资源,将更进一步通过岐江新城辐射至中山中部、西部。“我们将通过高标准的城市建设、高等级的公共服务配套、高水平的城市服务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将岐江新城打造成为湾区西岸最具吸引力的城市中心,成为带动主城区全面发展的动力武器。”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规划师贾莹莹说。

在这样的布局下,一个从中山东部到中部的现代都市圈呼之欲出。它告别了以往城市配套跟着工业园区走的城市布局模式,不受现有的行*区划和镇域经济特点限制,将中山的城市建设从点状分布向带状发展引导。

“站在未来思考当下,中山应当在城市建设上,在标准追求上与深圳同步。”深圳城规院副院长单樑认为,中山需要完成从大工业区到高品质战略新兴产业核心区的转变。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的高标准打造,象征着中山从过往40年的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模式跳脱出来,走入了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今年8月,广东利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部建设项目在火炬开发区动工建设。该项目创下中山行*审批新速度。

中山的野心,是在这片制造业的沃土上,用“强心战略”开辟出真正承担得起城市“封面”角色的未来城。它不再是零散的,相对独立的一个点,而是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的呼应中应运而生的城市功能区,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号工程中山打造7个重大平台对接深圳